第八百二十二章.乘棺滅蒙.(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英的眼神深處閃過了一絲譏諷,但表面上則是鄭重其事的說道:“既然如此,一切就拜託汪先生了!”
巴根如今已是非常信任汪泉了,有了汪泉的建議,巴根或許就不會再硬逼著明軍俘虜們在攻城戰中送死,明軍俘虜們也就可以保證一部分有生力量。
然後,再等到關鍵時候,這些明軍俘虜就可以發揮作用了!
*
與此此時,鞏昌府以東的漢中府境內,一支規模龐大的明朝軍隊正向著鞏昌府的方向連夜行軍!
這支軍隊的兵力高達五萬有餘,浩浩蕩蕩、無邊無際,又分為了前軍、中軍、後軍三個部分前後呼應。
前軍部隊大都是固原軍鎮出身的邊軍將士,他們熟悉鞏昌府的環境,負責趕在最前方領路;後軍則是由禁軍精銳與後勤隊伍組成,規模最大、兵力最多,但行軍速度卻是稍慢,所以就拖在最後;至於中軍部隊,自然就是趙俊臣所組建的戰兵新軍了!
這段時間以來,在趙俊臣的各項政策激勵之下,戰兵新軍原本就是士氣高昂、戰意強烈,哪怕是很快就要與蒙古聯軍拼命,戰兵新軍的將士們也是毫無懼意!
事實上,戰兵新軍此時得戰意士氣更要比往常時間更加強烈許多!
因為,欽差趙俊臣這一次決定要親自領兵作戰!
如今,在中軍之中,趙俊臣盤坐在一樽棺材上,與戰兵新軍的將士們一同趕路!
你沒有看錯,趙俊臣這一次既沒有乘坐轎子、也沒有乘坐馬車、更沒有騎乘戰馬,而是乘坐著一樽棺材、由八名身強力壯的將士抬著趕路!
很顯然,趙俊臣這是模仿清末左宗棠“抬棺入疆”的手段,藉此來表示自己在這場戰事之中已經拋開了生死,要與全體將士共存亡!
左宗棠是“抬棺入疆”,趙俊臣則是“乘棺滅蒙”!
只不過,趙俊臣比左宗棠還要更加激進,左宗棠好歹也是乘馬而行,棺材只是跟隨在馬後,而趙俊臣則是直接乘坐在棺材上,完全沒有任何避諱!
大軍從海原城出發之後,趙俊臣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命人抬出了這樽棺材,然後就盤坐在棺材上隨軍而行,但所有人都是看出了趙俊臣的心思與用意!
這樣一來,別說是趙俊臣嫡系的戰兵新軍了,哪怕是固原邊軍與禁軍將士們,也因此而士氣一振,所有人都對趙俊臣的決心欽佩不已!
但對於趙俊臣而言,自己“乘棺滅蒙”除了激勵士氣之外,也只是一場秀罷了!
若是可以順利圍剿蒙古聯軍,固然是一場不世奇功,但趙俊臣依然是猶覺不足,認為這隻能證明自己的軍略能力不俗,卻是缺乏了一些戲劇性,不足以讓世人們津津樂道,也不足以徹底扭轉自己的名聲!
所以,趙俊臣才會創造“乘棺滅蒙”這麼一場秀!
世人就是這麼奇怪,總是下意識的否認人性複雜,他們認為好人必然是純粹無瑕、壞人就肯定是處處皆壞!
在此之前,他們眼中的趙俊臣是一個大貪官,所以就認為趙俊臣必定是一無是處、毫無優點,完全不承認趙俊臣幸苦維持國庫錢糧的功勞苦勞!
但若是趙俊臣順利剿滅蒙古聯軍之後,“乘棺滅蒙”的事蹟就會傳揚出去,所有人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像是這樣一個為了江山百姓拋卻生死的官員,怎麼可能會是一名貪官?這樣的官員必然是一名正直不阿的賢臣才對!
這樣的想法毫無邏輯,但絕大多數人的心中皆是秉持著這樣的觀念!
所以,有了這麼一場秀,不僅會讓趙俊臣的名譽徹底扭轉,甚至還會成為趙俊臣的重要政治資本,為趙俊臣在廟堂的下一步發展掃平所有障礙!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卻還是趙俊臣的計劃順利,能夠將入侵疆土的蒙古聯軍盡數剿滅!
否則,趙俊臣如今的作秀也只是一場笑話罷了。
……
PS:看評論區,趙俊臣學左宗棠抬棺材上戰場這個情節被獨角海參麵包貓同學提前猜到了……對作者而言,被讀者提前猜到情節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但蟲子猶豫了一下,還是寫了出來,按照原先的思路寫下去——正如本文所說,抬棺材上戰場不僅是一場秀,更還是趙俊臣今後的政治資本,是趙俊臣扭轉名譽的關鍵一步,蟲子想了半天,找不到更好的情節可以代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