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遠在京城的變故(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
……
自從趙俊臣擔任欽差大臣離開京城前往西北之後,京城中樞的政治氛圍就有些奇怪了。
原本還算是穩定的黨派平衡,因為“趙黨”的群龍無首,卻是突然間被打破了。
這段時間以來,“周黨”、“沈黨”、“太子黨”,甚至還有“帝黨”,皆是蠢蠢欲動,想要趁機佔一些“趙黨”的便宜、插手“趙黨”的勢力範圍。
尤其是最近幾天,朝廷各大派系可謂是動作頻頻,或者是伺機尋找“趙黨”的幾位核心人物的麻煩,又或者是編造理由想要插手工部與戶部的政務,甚至是覬覦“聯合船行”的控制權,動作雖然還不算大,但態度叵測、引人深思。
有許多明眼人已是看明白了,這些動作只是試探罷了,各大派系一旦是摸清楚了“趙黨”的虛實底線,恐怕很快就會有大動作!若是沒有意外的話,“趙黨”的麻煩只是剛剛開始罷了!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在等著好戲開場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與趙俊臣一同離京前往西北辦差的欽差副使鮑文傑突然間匆匆趕回京城。
回到京城之後,鮑文傑沒有任何耽擱,緊急入宮覲見了德慶皇帝。
*
這一天,結束了早朝之後,幾位內閣閣老就來到了紫禁城文華殿,商議政務、批覆公文。
近段時間,朝廷表面上最主要的事情是趙俊臣所提議的農務整改,趙俊臣所制定的計劃雖然也算是詳盡,但各地的情況大不相同,民間農戶們也不理解朝廷的政令,許多官員又是陰奉陽違,執行之際卻是不如人意,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這些問題,有許多都是呈送到了內閣,需要內閣幾位閣老們商議決定。
除了農務整改之外,朝廷在暗中也緊緊盯著南直隸的局勢變化,相比較農務整改的事情,不論是德慶皇帝還是內閣閣老,皆是更加重視朝廷從南京六部收權的事情。
此時的文華殿之中,閣老們正在商議這兩件事情。
“河南布政使送來訊息,稱是玉米種植的推廣不順,朝廷雖然是無償送給了農戶們玉米種子,但農戶們大都還是願意種植穀物,地方官員們也不敢強行推廣,擔心是激生民變……”
周尚景翻閱著河南送來的奏疏,花白眉毛微微皺著,蒼老的面龐上看不出息怒,緩聲說道。
首輔沈常茂冷笑道:“類似的奏疏,如今已經收到七八份了吧?眼看著秋種即將要結束,趙俊臣的農改計劃卻連三CD沒有完成,恐怕是必然要失敗了……依老夫來看,這個農改計劃原本就是趙俊臣拍腦袋決定的,完全沒有準備,臨到秋種一個月之前才匆匆宣佈,各地都沒有任何準備,時至今日,玉米的種植還算是好的,那個土豆的推廣種植就更加不堪了,至今都沒有收集到足夠的種子,又談何推廣?這一次,趙俊臣必然是要鬧出一個笑話,如今因為這件事情,他已經被民間百姓們罵慘了,一旦是勞民傷財、激起民怨,老夫倒要看他如何收場!”
左蘭山看了沈常茂一眼,卻是飽含深意的說道:“農改計劃並不僅僅只是推廣玉米與土豆這一項,戶部所編纂的新農書還是得到了一些好評的,工部在各地大興水利,建造水渠、水車等物,同樣是迎來了百姓稱讚……事實上,若不是有人暗中編制不切實際的流言,惡意的造謠生事,宣稱這件事乃是戶部盤剝百姓的舉動,新作物的推廣也未必會這麼不順利……”
沈常茂看了左蘭山一眼,完全沒有接話,只是依舊冷笑不停。
這段時間以來,針對趙俊臣整改農務的計劃,沈常茂確實是暗中搞了許多小動作,他本身就認為趙俊臣的這個計劃乃是天方夜譚,註定會失敗,就想要趁機把趙俊臣的名聲進一步搞臭,但這一切全都是在暗中進行,沈常茂目前還不想與“趙黨”徹底翻臉,所以他聽到左蘭山的暗示與警告之後,卻只是假裝聽不懂。
見到沈常茂與左蘭山的暗藏機鋒,梁輔臣卻是說了一句公道話:“趙俊臣這次的農務整改計劃,確實是有些倉促,恐怕在短時間內很難見到成果,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今年註定是不會有什麼成績,但農務之事往往需要四五年才能見到成效,僅僅依靠目前的情況就斷定這個計劃的失敗,同樣是有些草率了……依我的看法,趙俊臣的初心還是好的,今年雖然是倉促了一些,但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朝廷的糧食確實是遇到了問題。”
周尚景抬頭打量了幾位閣老一眼,突然笑了一笑,說道:“依老夫來看,趙俊臣的計劃還是很詳盡的,頗是下了一番心思,各位切不要小覷於他……老夫收到了訊息,那些與趙俊臣關係緊密的晉商、徽商們,目前已是與戶部聯手了,到了明天秋收之際,將會抬高價格收購玉米與土豆等作物,到了那個時候,農戶們見到這些作物有利可圖,態度必然會發生變化,所以今年只不過是趙俊臣的試水罷了,真正的成效還要再等兩年……再等到趙俊臣所負責的商稅整頓、川鹽開發、農務整改等等事情紛紛有了成效,他就會成為朝廷的大功臣,任誰也壓不住他,等到明年或者後年的時候,這文華殿裡面,就要再多一個座位了。”
聽到周尚景的暗示,在場的幾位閣老皆是面色微變。
趙俊臣如今尚未入閣,就已經有了這般大的聲勢權力,若是讓他入閣輔政,那豈不是所有人都要受到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