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閣老之位(三).(第2/2頁)
章節報錯
聽到德慶皇帝的決定之後,黃有容面色灰敗,但也知道事情無法扭轉,只好再次向德慶皇帝行大禮,俯首道:“老臣……遵旨。”
*
看著黃有容落魄的背影,趙俊臣的眼神之間閃過了一絲羨慕。
是的,黃有容如今雖然是異常的落魄,但趙俊臣卻是十分羨慕他的境遇。
畢竟,德慶皇帝並不是真心想要整治黃有容,只是想要讓黃有容將他這些年貪墨的萬貫家財吐出來而已。
所以,若是不出意料的話,再過幾日,黃有容就會痛下決心,乖乖向德慶皇帝奉上自己的大半家產與積蓄,換取一個“功大於過”的定論,並且平安無事的告老還鄉,從此遠離了京城中樞這個是非之地,也遠離了宦海的算計爭奪,成為一個無足輕足的富家翁。
這般結局,對黃有容而言固然是慘淡至極,但卻是趙俊臣夢寐以求的結果。
若是趙俊臣只需要奉上自己的大半家財,就可以遠離廟堂算計、擺脫德慶皇帝對自己的定位,從此成為一個平凡無奇的富家翁,那麼趙俊臣就一定會這麼做的。
只可惜,德慶皇帝對趙俊臣的定位與黃有容完全不同,黃有容只是一個手腳不乾淨的傭人罷了,而趙俊臣卻還要為德慶皇帝背黑鍋、還要為德慶皇帝吸引民怨、還要為德慶皇帝處理一些不方便讓世人知曉的事情,更還是德慶皇帝留給下任皇帝的可憐公雞——用來殺雞儆猴的公雞!
所以,趙俊臣哪怕是獻上自己的大半家財,德慶皇帝也絕不會放任趙俊臣離開,趙俊臣只能在宦海之中繼續爭奪下去。
更何況,趙俊臣的諸多計劃進行到了如今這一步,卻也同樣是身不由己、停不下來了。
*
就這樣,黃有容固然是失去了閣老輔臣的位置,可惜他依然無法如願的離開廟堂,還要繼續坐蠟一段時間。
不過,在今天的早朝上,黃有容的境遇只是一道微不足道的開胃菜罷了。
真正重要的事情,則是黃有容的接替人選!
空缺的閣老之位,任誰都會眼紅,朝中各派系也是各有打算,會引發無數的利益變動,自然是受到了百官們的矚目。
於是,隨著德慶皇帝的一句詢問,百官們就紛紛轉移了注意力。
只見德慶皇帝開口問道:“既然黃有容已是致仕,內閣就空出了一個位置,對於這個接替的人選,朝中九卿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德慶皇帝的話聲落下之後,皇極殿內先是迎來了片刻的沉默。
然後,就彷彿是一顆巨石被丟入了平靜的湖面,瞬間又掀起了無數的明浪暗湧,朝中各大派系紛紛開始推薦自家的人選。
在明朝,官員們想要入閣,主要有兩種方法,分別是特簡和廷推。
特簡就是皇帝直接指定某位大臣入閣,內閣最初只是為了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機構,自然是皇帝一句話就定了,但隨著內閣權勢影響漸大,這種方式已是越來越少出現了。
廷推則是由九卿(明朝九卿乃是指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這九個衙門長官的俗稱,與秦漢九卿不同)和都察院派駐在六部十三道的監察官共同協商推舉人選。各主要衙門都有發言權,但由吏部主持,其中都察院參會的人最多,除了左右都御史之外,還有六科給事中、十三道監察御史等人。
最後的結果,則是由吏部匯總,經過通政司通報於內閣票擬,並呈由皇帝批紅最終生效,此外通政司還會將討論過程抄送給翰林院、國子監進行公共輿論監督。
如今,即使是德慶皇帝,也只能透過廷推來確定內閣輔臣,這其間的權力博弈就不是一般的複雜了。
當初,德慶皇帝之所以能夠扶持“太子.黨”的程遠道進入內閣,除了趙俊臣的表態之外,也是因為“太子.黨”當時還掌控著都察院,而都察院一向是廷推的最主要力量。
但現在,“太子.黨”的聲勢屢屢受挫,已是無法繼續控制都察院,而新空缺的閣老位置究竟會落入哪家黨派手中,就要看各大派系的手段高低、利益取捨了。
可以預見的是,一場精彩至極的政治博弈,即將要展開了。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