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閣老之位(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
……
然而,德慶皇帝並不知道,左蘭山近些日子以來之所以會屢屢向自己呈送密疏,又在密疏之中隱隱透漏了自己對趙俊臣的不滿,全都是源自於趙俊臣的授意。
整頓商稅、組建聯合船行、藉機掌控百官罪證,固然是的趙俊臣的計劃之一,將左蘭山捧入內閣、藉機插手內閣事務,也同樣是趙俊臣的計劃之一;在趙俊臣看來,兩個計劃既是相互獨立、互不干涉,也是相輔相成、環環相扣!
趙俊臣很清楚,自己想要藉機掌控百官罪證的事情,絕對瞞不過德慶皇帝的眼睛,也一定會引起德慶皇帝的心中忌憚。
然而,德慶皇帝若是真心想要扭轉商稅糜爛現象,卻也並不會出手阻攔趙俊臣——這同樣違背了德慶皇帝的初衷——尤其是德慶皇帝在趙俊臣的暗中逼迫之下,如今已是旗幟鮮明的表明了支援商稅整頓的立場,若是趙俊臣的商稅整頓最終失敗了,德慶皇帝的顏面也不好看。
在這般情況之下,德慶皇帝唯有另尋方法來抑制趙俊臣的權勢增長。
德慶皇帝的手段與實力皆是極為強大,如今的趙俊臣依然是大計未成,並沒有太多的抵抗能力,德慶皇帝哪怕是不干涉趙俊臣的計劃,也依然有許多方法可以達成目的。
所以,趙俊臣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暗中引導德慶皇帝的目光,讓德慶皇帝使用趙俊臣所希望的方式來對付趙俊臣自己,如此一來,局勢也會向著趙俊臣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於是,回到京城之後,趙俊臣就暗中指使左蘭山向德慶皇帝呈送密疏,並且在密疏中隱隱透漏出了不滿趙俊臣的態度,德慶皇帝見到左蘭山的密疏之後,就必然會心生興趣,再看到趙俊臣的權勢增漲太快之後,也極有可能會透過左蘭山來分裂“趙黨”——畢竟,這是最好的手段,成功可能性最大、投入與風險最低,只要手段隱蔽一些,也不會引起趙俊臣的不滿。
不過,左蘭山的實力不足,完全沒有與趙俊臣分庭抗禮的底氣,即使他與趙俊臣公開決裂,最終的結果也只會是“趙黨”失去了一位失去實權的工部尚書罷了,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所以,德慶皇帝若是想要藉助左蘭山之手分裂“趙黨”、抑制趙俊臣的權勢增長,首先還需要增強左蘭山的實力與聲望!
左蘭山如今已是朝廷的二品大員,若是要繼續增強他的實力與聲望,卻唯有讓他更進一步、成為內閣閣老了!
恰好,如今的內閣之中,黃有容的地位已是名不符實、岌岌可危,也需要找人替換……
如此種種,趙俊臣已是為德慶皇帝羅列了所有的條件,德慶皇帝最終會做出怎樣的選擇,也就可以想象了!
而這些,就是趙俊臣的一系列計劃——先是暗中鼓動太子朱和堉整頓商稅,捅出一個天大簍子,最終太子朱和堉受到百官敵視之餘,黃有容也會受到牽連,失去閣老之位;然後趙俊臣則是趁機接手商稅整頓的任務,收集百官罪證、增強自身的權勢與影響之餘,順便拉攏徽浙商人成為助力;最後,眼見趙俊臣的權勢將要無法抑制,德慶皇帝必然會心生猜忌,趙俊臣再借助左蘭山的態度,引發德慶皇帝分裂“趙黨”的想法!最終,德慶皇帝為了分裂“趙黨”,就必須要增強左蘭山的實力,幫著趙俊臣將左蘭山捧入內閣!
這一系列計劃,可謂是環環相扣、相輔相成,足足讓趙俊臣佈置了近一年的時間,也耗費了趙俊臣無數的心血與精力!若是能夠全部實現,那麼趙俊臣不僅可以打擊朝中政敵、增強自身實力,還可以立下不世功勳、順便插手內閣事務!
到了如今,趙俊臣的連環計已是實現了大部分,已是隻剩下了最後一步!
至於左蘭山入閣之後,是否會假戲真做、當真是激發了獨立門戶的野心,這就要看趙俊臣今後的手段了!
*
因為趙俊臣宴請徽浙商人的事情,這一夜有許多人徹夜未眠。
到了第二天,許多大臣紛紛是一副神情困頓的模樣,顯然是休息不足。
不過,哪怕是精神再如何困頓,百官們也依然是強打精神,密切關注著這一天的早朝局勢。
畢竟,趙俊臣昨晚宴請徽浙商人的事情,頗是影響深遠,今天早朝期間必然會有所反應,以沈常茂為首的那些反對朝廷整頓商稅的大臣們,也一定會設法阻攔趙俊臣的計劃,到時候不免又是一番明爭暗鬥。
對此,百官們皆是拭目以待、暗中準備著。
然而,這一天的早朝正式開始之後,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的發生,卻是轉移了百官們的注意力!
*
“有本早奏,無事退朝!”
百官恭迎之下,德慶皇帝來到皇極殿之後,大太監張德上前一步,揚聲呼喝道。
隨著張德的話聲落下,在沈常茂的暗中示意之下,幾位“沈黨”官員就打算出列彈劾趙俊臣。
畢竟,趙俊臣昨晚宴請徽浙商人之際,有太多把柄可抓了,首先是玩弄文字遊戲,明明說好了朝廷的優惠政策只會給予一家船行進行試點,然而趙俊臣卻是將三十七位實力雄厚的船行聯合到了一起;其次是趙俊臣在宴請徽浙商人的時候,竟是當眾承認了戶部暗中參與走私的事情,這種言論自然是引起了朝中政敵的興趣;最後則是趙俊臣越權行事,沒有經過朝廷同意,就私自給予了徽浙商人大量的好處與特權……
如此種種,皆是可以大做文章,讓趙俊臣狠狠栽一個跟頭!
然而,幾位“沈黨”官員還沒有來得及發言,就見兵部尚書王壽已是搶先一步,表情嚴肅的向德慶皇帝稟報道:“陛下,臣有本奏!”
德慶皇帝點了點頭,說道:“講!”
在眾位重臣之中,王壽一向是最為低調,如今見他搶先發言,並且表情嚴肅,似乎有什麼大事,百官們也紛紛轉移了注意力,將目光集中在了王壽身上。
只見王壽緩緩說道:“陛下,當初您南巡之際,委派內閣閣老黃有容留京輔國,然而黃有容辜在留京輔國期間,卻是辜負了陛下的信任,既是昏庸無為,不能控制朝野局勢,致使朝野局勢多有動盪;又是結黨營私、打壓異己,編造證據陷害大臣,致使多位朝中同僚蒙冤,待陛下您回京之後,百官憤恨於黃有容禍國之舉,已是連續多日彈劾!時至如今,黃有容已是聲名狼藉、聲譽盡喪……”
說到這裡,王壽的聲音一揚,用極為堅定的語氣說道:“所以,臣認為黃有容已是不適合再擔任內閣之位,哪怕是陛下您顧念黃有容乃是老臣不忍責罰,此事也不能再拖延下去,還請陛下罷免其職,並且另擇賢能進入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