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哭訴與做戲(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
……
德慶皇帝也知道霍正源如今已是投靠了趙俊臣,見到霍正源的毛遂自薦之後,頓時就猜到了這是趙俊臣的主意,卻是不動聲色的用眼角掃了趙俊臣一眼,但並沒有發表意見,似乎是有些態度遲疑不定。
與此同時,皇極殿內,許多官員聽到霍正源的自薦之後,皆是面色大變。
畢竟,根據傳聞,趙俊臣遇刺乃是因為商稅之事,雖然還不知道幕後主使者的具體身份,但以趙俊臣的性格,恐怕是絕不會善罷甘休,一定會猛烈報復,並且還會遷怒所有反對商稅整頓的朝廷官員。
如今,像是刑部侍郎秦懷遠、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顧全、右副都御史司徒翰等人,皆是趙俊臣的親信,所以趙俊臣在三法司內部的影響力不容小覷,此外,西廠乃是趙俊臣一手所建,如今還尚未與內廷正式交接,所以趙俊臣對西廠依然擁有著強大掌控力……
至於順天府,控制著京城內的所有動向,更是偵破趙俊臣遇刺案與西廠遇襲案的主力,若是再讓趙俊臣控制了順天府,再加上三法司衙門以及西廠衙門的協助,趙俊臣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操縱案件的偵查方向與審案結果,到了那個時候,趙俊臣若是想要趁機報復,就必然是牽連甚廣,朝中所有反對商稅整頓的大臣,也都會遇到麻煩,隨時面臨著趙俊臣的刻意報復與設計陷害……
所以,對於這些大臣而言,任何人、任何勢力都可以得到順天府,他們也不會刻意的干涉反對,但唯獨趙俊臣不行!
於是,霍正源的話聲剛剛落下,就頓時遇到了許多朝臣的反對。
都察院右都御史關文清,看似清廉自守,但他背後的家族卻是控制著一家大型走私船行,每年都可以透過走私獲取數以十萬計白銀的巨利,所以關文清本身最是反對商稅整頓——事實上,在反對朝廷整頓商稅的眾多官員之中,他的聲勢僅次於沈常茂以及“沈黨”內部的幾位核心人物。
換而言之,關文清是趙俊臣整頓商稅的擋路石,也是趙俊臣必須要打倒的政敵之一。對此,關文清本身也是心知肚明!
如今,聽到霍正源的毛遂自薦之後,關文清生怕趙俊臣會藉機整治自己,馬上就出列反駁道:“陛下,臣認為霍大學士並不適合擔任順天府尹的位置,霍大學士雖然是學問極佳,也是德高望重,但他已是多年未有治理地方、或是擔任衙門首官的經驗,也從不擅長審案之道,而順天府衙門治理天子腳下,情況最是複雜,如今又有幾件重案需要儘快偵破,正是需要經驗豐富、擅長審案的官員擔任此職,而霍大學士並非是最佳人選,還請陛下明鑑!”
隨著關文清的話聲落下,那吏部左侍郎馬尚德也同樣出列,說道:“陛下,霍大學士地位尊崇、才智高絕,乃是朝廷重臣,由他來擔任順天府尹的位置,未免有些大材小用,還望陛下能夠另擇賢能。”
馬尚德乃是周尚景的門人,只是他向來不受周尚景的重視,與關文清一樣,馬尚德的家族每年都可以透過走私偷稅獲取大量的好處,所以朝廷自從要整頓商稅之後,馬尚德就罔顧了周尚景的指示,不似其他“周黨”官員一般低調行事,卻是旗幟鮮明的反對朝廷整頓商稅。
事實上,在朝廷各大派系之中,不論是“周黨”、“沈黨”、“趙黨”、還是“太子.黨”,像是馬尚德這樣的官員並不在少數,他們平日裡雖然是對各自的靠山惟命是從,但那只是因為他們的靠山可以為他們爭取利益好處罷了,若是靠山們的意圖與他們的利益相違背的時候,這些人就未必會忠心耿耿、惟命是從了。
像是沈常茂,他本身未必是真心想要反對朝廷整頓商稅,畢竟這樣一來他就要站在德慶皇帝的對立面了,而他之所以要反對朝廷整頓商稅,除了這樣的立場能夠為他帶來極高的聲勢之外,也是因為沈常茂本身即沒有周尚景一般的高明手段,也沒有趙俊臣以利誘導的能力,更不似太子朱和堉一般態度堅定,若是不表明這樣的立場,他門下的眾官員就要與他離心離德了。
*
閒話少提,卻說,隨著關文清與馬尚德的反對,那些反對商稅整頓的大臣們,也紛紛是出列表明了觀點,皆是不贊同霍正源擔任順天府尹的位置,各有理由若干。
“陛下,臣也贊同關大人與馬大人的觀點,霍大學士並非是順天府尹的適合人選……”
“陛下,霍大學士精力有限,他如今不僅要負責翰林院的事情,而且還有輔佐內閣之職責,若是再讓他擔任順天府尹的位置,難免會精力不逮,還望陛下明鑑……”
“陛下,霍大學士主動請纓,固然是忠心可嘉,但霍大學士的性子向來謙和,恐怕不適合順天府尹的位置……”
“陛下……”
面對眾官員的反對,趙俊臣的眉頭微微一皺,然後用眼色向“趙黨”眾官員暗示,得到了趙俊臣的暗示之後,“趙黨”眾官員也是紛紛出列進行反駁。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司徒翰向來與霍正源關係親近,此時也不顧關文清乃是自己的頂頭上司,馬上出列說道:“關大人此言差矣,您若是認為霍大學士不適合擔任順天府尹之職,那麼關大人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或者,關大人您親自兼任順天府尹的位置,也未嘗不可!但若是關大人您並沒有合適的人選推薦,本身也不願意親自兼任,那又為何要反對霍大學士的主動請纓?這豈不是傷害了霍大學士的熱忱之心?關大人,您雖然是都察院的都御史,但若是沒有可行之策,卻只會一味的反對他人之策,就未免有些不合適了。”
聽到司徒翰的反駁之後,關文清頓時是面色陰沉,可惜順天府尹的位置如今就是個燙手山芋,關文清若是推薦旁人擔任此職,就等於陷害這個人,對方也未必願意,至於讓他本人兼任此職,那就更不可能了,所以對於司徒翰的反駁,關文清一時間也是無話可說。
另一邊,戶部侍郎詹善常則是將目標對準了吏部侍郎馬尚德,也同樣出列說道:“陛下,霍大學士雖然是地位尊崇,擔任順天府尹的位置或許會有些屈就,但臣認為如今正是非常時期,順天府正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朝中重臣擔任此位,而霍大學士顯然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然後,在司徒翰與詹善常的帶領下,“趙黨”官員們盡數出列,紛紛發表觀點,皆是鼎力支援霍正源擔任順天府尹之位。
只是,朝中百官大多數皆是反對朝廷整頓商稅,如今他們生怕自己今後會遇到趙俊臣的無端報復,皆是不願意看到霍正源擔任順天府尹的位置,所以相比較“趙黨”眾人的支援聲音,卻還是反對霍正源擔任順天府尹的聲音更大一些。
可惜,“趙黨”眾人對此早有準備,不似對手一般措不及防、各自為戰,所以在爭辯之間並沒有落入下風,形勢暫且只是僵持,兩種觀點誰也奈何不了誰,只是不斷的激烈辯論著。
在百官爭辯之際,趙俊臣並沒有發表觀點,只是他的目光不斷在德慶皇帝、周尚景、沈常茂等人身上掃視著。
在這般情況之下,霍正源究竟能否擔任順天府尹之位,終究還是要看這幾位的意見。
果然,眼看著形勢僵持,德慶皇帝也不再沉默,怒聲道:“肅靜!皇極殿內,爾等皆是朝廷重臣,不顧身份的大聲爭吵,成何體統?!”
待百官們安靜下來之後,德慶皇帝的目光轉向了沈常茂,問道:“沈首輔,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沈常茂自從擔任了內閣首輔之後,愈加重視身份,自然不會隨著百官們一同爭吵,等到德慶皇帝親自詢問之後,沈常茂才緩步出列,說道:“陛下,老臣也同樣認為霍大學士的經驗、性格、身份等等,皆不適合擔任順天府尹之位……”
沈常茂與趙俊臣的合作,僅限於趙俊臣幫著沈常茂反擊謠言,而沈常茂預設趙俊臣門下的張繼之得到兗州知府的位置罷了,除此之外,兩人依然是政見不同的政敵,所以沈常茂自然不會支援霍正源擔任順天府尹。
表明立場之後,沈常茂又稍稍遲疑了片刻,說道:“老臣推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葉文康擔任此位,葉大人在都察院任職多年,乃是三法司不可或缺的干將,向來善於斷案之道,也不缺治民經驗,乃是最合適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