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大朝議(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對於太子朱和堉所講的情況,從某方面而言趙俊臣還真是無法反駁。
雖然,趙俊臣已是很久都沒有貪汙挪用的舉動了,然而趙俊臣的手下卻是一批貪得無厭的蠹蟲,但趙俊臣又不得不借助他們的力量,所以趙俊臣一旦負責了商稅整頓的事情,必然會有一批民脂民膏、朝廷稅銀要被他們私底下貪墨掉。
這般情況,趙俊臣在短時間內也無法完全改變,最多也只能稍稍控制一下罷了。
當然,趙俊臣雖然不會主動貪汙,但趙俊臣的手下官員貪汙之後,同樣會將很大一部分贓銀主動上交給趙俊臣,從這方面而言,趙俊臣也不能算是無辜。
不過,雖然無法反駁太子朱和堉所說的情況,但對於太子朱和堉所表達的觀點,趙俊臣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於是,趙俊臣也終於不再沉默,突然開口詢問道:“下官有一事不明,還請太子殿下指點。”
太子朱和堉微微一愣,但還是說道:“說吧。”
趙俊臣問道:“官員最基本的職責,究竟是做出政績?還是清廉自守?清官難道就一定是好官?”
太子朱和堉也並非是一個純粹的笨人,聽到趙俊臣的詢問之後,很快就猜到了趙俊臣的言中深意,卻是沉默著沒有回答。
然後,趙俊臣又問道:“下官舉一個例子,當然這也僅僅只是一個例子而已……若是下官在不損民利的前提下,每年都可以為朝廷增加國庫收入一千萬兩白銀,其中又有三百萬兩銀子被損耗掉了,但每年依舊可以增加國庫收入七百萬兩白銀,那麼這件事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另一位官員,每年只可以為朝廷增加國庫收入三百萬兩白銀,並且還可以如數的繳入國庫,沒有任何的損耗,那麼此人與下官相比,又是孰優孰劣?”
太子朱和堉冷笑一聲之後,反問道:“你所謂的‘損耗’,就是貪汙了吧?這些年來,你就難道是藉著這個理由心安理得的貪汙受賄?即使你當真可以每年為國庫增加一千萬兩銀子的收入,但也不代表著你就有了貪汙其中三百萬兩銀子的權力!”
趙俊臣輕輕一嘆,說道:“太子殿下講得有理,但您的這番話只是避重就輕,並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太子朱和堉冷哼一聲,說道:“哼!本太子又為何要回答你的問題?你的問題本來就有謬誤之處!為何不能是有人既可以為朝廷增加國庫收入一千萬兩白銀,又可以將這筆銀子沒有任何損耗的全部上繳國庫?”
顯然,這段時間以來,太子朱和堉的固執性格雖然沒有改變,但思維邏輯能力倒是增長了許多,並沒有掉入趙俊臣的邏輯陷阱之中。
可惜,趙俊臣的詢問,不僅僅只涉及到了邏輯,也涉及到了現實。
於是,趙俊臣回答道:“太子殿下,很遺憾的是,確實沒有人可以同時做到這兩點!即使此人是一位完人,不僅能力出眾,還可以廉潔自守,但他辦事的時候,終究需要下面官員幫襯著,一旦失去了下面官員的支援,此人的能力即使再強,最終也只會是一事無成!但他手下的人卻不可能全都是完人,這世上的完人並沒有這麼多,也不能用完人的標準要求所有人!
事實上,不論是誰,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就必須要先想辦法帶動手下人的積極性,讓手下人看到盡心辦事的好處,對於有些事情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否則打擊了手下的積極性不談,你的精力也會分散,大都消耗在整頓風紀上面了,這樣一來,又如何還能成事?”
趙俊臣的這一番話,似乎有些道理,可惜這些道理與太子朱和堉的認知完全相反,所以趙俊臣的話聲剛落,就遭到了太子朱和堉下意識的斥責:“歪理邪說!”
然而,斥責之後,太子朱和堉卻是一時間也找不到具體的論點論據來反駁趙俊臣的觀點。
於是,太子朱和堉只能用嫌惡的目光盯著趙俊臣,氣氛一時間竟是僵持了下來。
幸好,就在這個時候,皇極殿的大門緩緩開啟了。
這就意味著,大朝議終於要開始了。
於是,太子朱和堉狠狠瞪了趙俊臣一眼之後,就轉身離開了。
看著太子朱和堉離去時的背影,趙俊臣輕輕嘆息一聲。
太子朱和堉是理想主義者,彷彿白蓮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但趙俊臣則是一位滿身泥垢的現實主義者,相互之間果然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理念,分歧極大、最難統一。
不過,趙俊臣只是稍稍感慨了一下,他的心神很快就集中到了接下來的大朝議之上。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