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趙俊臣的緊迫感.(第2/3頁)
章節報錯
……原來如此,這份答卷一旦讓德慶皇帝看到了,自然會看出這般政策對於加強皇權的好處,也必然會心動不已,然後也必然會一步一步的實行答卷上所建議的政策,而李純臣提出了這般建議,也必然會受到德慶皇帝的寵信,到時候有了德慶皇帝的扶持,再崛起於廟堂之間,也不過是輕而易舉……
……怪不得李純臣他這般自信,竟是不打算投靠朝中任何一個派系,更不想讓自己身上沾有絲毫的派系烙印,恐怕他猜到了德慶皇帝在今科殿試的出題範圍後,就想到了這個答案,密摺制度是他想出來的,而且身上又沒有任何派系的烙印,德慶皇帝在一步步的實行密摺制度的同時,也必然會一步步的重用他,到了最後,說不定他就會成為負責處理與轉呈密摺之官員的最好人選。到了那個時候,自然是一步登天……”
暗思之間,思路雖然越來越清晰,但趙俊臣的眉頭卻越皺越緊。
趙俊臣如今一心想著擺脫德慶皇帝的控制,然而李純臣所建議的“密摺制度”一旦實行,怕是連首輔周尚景都會被德慶皇帝死死壓制住,更別說目前的趙俊臣了!到時候趙俊臣再想要擺脫德慶皇帝的控制,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這也是趙俊臣為何會第一時間通知周尚景的原因。
至少在這件事情上,周尚景與趙俊臣有著共同的利益,而且趙俊臣也信任周尚景老辣的政治眼光與手段,所以在這般時候,趙俊臣也不介意與周尚景聯手一番,一同阻止“密摺制度”的出現與實行!
“不過,事情到了這一步,只要德慶皇帝下定了決心,即使我與周尚景兩人聯手,再加上黃有容、沈長茂他們,怕也很難阻止密摺制度的實行,最多隻是拖延些時日罷了,所以我的諸般計劃,也需要加快進度才行,否則等到德慶皇帝日後想要過河拆橋之際,我就真沒有任何的反抗之力了。”
暗思之間,趙俊臣心中原先對於李純臣的好感,頓時蕩然無存。
在此之前,趙俊臣一直以為李純臣只是一個有野心也十分聰慧的年輕人,對他頗是欣賞的——這種欣賞,也許有些類似於周尚景在看待目前的趙俊臣。
然而,在看到了這份答卷之後,趙俊臣卻發現這個李純臣雖然足夠聰慧,卻目光短淺!難道他不知道“密摺制度”一旦實行,他自己就再也無法抵抗皇權的力量了嗎?到了那個時候,官階再高、勳位再貴,又有何用?更不要說他這麼做會把朝中的幾大權臣全都得罪光了。或者,他的野心僅止於“得到陛下賞識”這一步嗎?
~~~~~~~~~~~~~~~~~~~~~~~~~~~~~~~~~~~~~~~~~
而就在趙俊臣暗思之間,時光流逝極快,許慶彥終於去而復返。
只見許慶彥推門而入後,向趙俊臣稟報道:“少爺,去周尚景府中送信的人回來了,一同前來的還有周府的一位管事,名叫周全。”
趙俊臣點了點頭,說道:“帶他來見我。”
片刻後,許慶彥領著一名中年人進入書房。
“小人周府管事周全,見過趙大人。”
周全見到趙俊臣後,畢恭畢敬的行禮問安道。
趙俊臣點了點頭,說道:“不必行禮,我送去的那份紙卷,周首輔想必已經看了,卻不知他有什麼看法?”
周全垂首答道:“我家首輔大人說,感謝趙大人您的提前通知,但這件事情,他一時間也沒有辦法可以阻止,我家首輔大人雖然是今科殿試的閱卷大臣之首,但閱卷大臣總數有十餘人,其中更還有程遠道等愚忠之人,更何況今科殿試的題目意味深長,陛下他恐怕還會親自審閱,所以這份考卷陛下他無論如何都會看見的,而陛下一旦看到,也必然會按著考卷上的法子實行,到時候即使朝中各派齊心協力一同阻止,怕也只能阻擋一時而已。”
趙俊臣點了點頭,這些他事先已經想到了,只是問道:“那麼,首輔大人他對於這密摺制度,又有何見解?”
周全微微一笑後,說道:“我家首輔大人說,自古以來,就從沒有完美無缺的政策,許多政策在設想之初會讓人覺得天衣無縫,看著頗是嚇人,但實行日久之後,總會被人找出破綻,而一旦有了破綻,那麼這個政策也就再沒了效應,所以趙大人您也不必擔心,只要靜觀其變即可。”
趙俊臣輕輕嘆息一聲,說道:“原來如此,首輔大人果然好城府,倒是我毛躁了,你回去轉告首輔大人,就說若是他日後找到了這密摺制度的破綻,還望他不吝賜教,我這人愚笨,卻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個制度的破綻所在。”
從某方面而言,周尚景的道理並沒有錯,這天下確實沒有完美無缺的政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本就是官員們的安身立命之本,任何一項政策與制度,只要認真尋找,就一定能找到破綻之所在。
不過,在趙俊臣看來,這“密摺制度”的破綻即使真的存在,這個破綻恐怕也是極少極小,即使發現了也難以利用。否則另一個歷史時空中的清朝時期,為何就沒有任何官員能夠在“密摺制度”下抵抗皇權的力量?
所以,趙俊臣覺得,周尚景這一次怕是輕視了這個“密摺制度”的嚴重性。
事實上,明朝的“密疏制度”就已經夠煩人了,更別說是加強版的“密摺制度”!
不過,既然周尚景已經表明了看法,那麼趙俊臣也沒有直接質疑,只是藉著這一句話暗中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