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周尚景突然問道:“俊臣,如今這裡也沒有旁人,你可以和老夫說實話,依你看來,咱們這位陛下,為人如何?又為君如何?”

趙俊臣眼神微凝,卻是說道:“陛下無論為人為君,自然皆是完美無缺、千古少有,說是聖人也不為過。”

聽趙俊臣這麼說,周尚景蒼老的臉上閃過了一絲冷笑,滿是譏諷,卻不接話,只是目光炯炯的看著趙俊臣。

周尚景如此作態,反而讓趙俊臣略略有些尷尬,猶豫片刻後,終於實話實說道:“陛下為人,看似寬厚,實則心思多疑,處事之間頗為無情;而為君則精於帝王心術、權謀之道,然而又過於看重這些,再加上性子有些好大喜功,所以會常常因小失大了。”

聽趙俊臣這麼說,周尚景神色間終於露出滿意之色,緩緩點頭道:“這裡就你我二人,一些平時有些大逆不道的話語,卻也不必太過顧忌,更不用擔心別他人抓住話柄……不過俊臣你說的這些,倒也算是中肯。陛下他……在權謀方面,確實有些過於沉溺而不可自拔了。”

接著,周尚景嘆息一聲,又道:“可惜,權謀只是權謀,與治國無關。權謀之術是為了穩固權勢,治國之術是為了國泰民安,兩者對帝王而言,雖然相輔相成,卻也是完全不同的兩門學問,咱們這位陛下的權謀之道、帝王心術,在歷朝歷代的帝王當中,確實是超群拔類,但若論治國的本事,卻就是另一回事了。”

說到這裡,周尚景突然起身,一掃原先那垂垂老矣的氣色,原本有些虧弱的聲音也突然響亮了許多,頗有些指點江山的樣子,隱隱間又有些無可奈何:“我朝的軍戶衛所制度,其諸般弊病,老夫又如何不知?然而,太祖當年設立軍戶世襲制度,卻並非只是為了節省軍費開支,更是為了確保帝王對朝野江山的絕對掌控力!俊臣你要明白,我大明兵制,所謂的軍戶世襲制度,所包含的可並非只是那些處於軍隊底層的普通軍士,更還包括了五軍都督府裡的那些將軍、以及各大軍鎮裡的那些千戶、百戶!”

聽周尚景這麼說,趙俊臣下意識的眉頭一揚,心中隱有所悟,卻沒有插話,只是繼續安靜的聽著周尚景的評論。

而周尚景又是一聲嘆息,繼續說道:“這些將軍校尉、千戶百戶,其官職權利,也大都是同尋常軍士一般由世襲而來,雖是開國時的勳貴之後,但經過了這麼多年的養尊處優,自生下來就已是身份註定,卻再也沒有他們先祖般的能耐,如今已經與蛀蟲無異,俊臣你先前所說的西北三邊的糜爛情況,也正是因為有這些人在從中作祟!……

……然而,這些人雖然無能且只會壞事,但他們的權利富貴因皇權而來,離開了皇權他們什麼都不是,所以對皇權也是最為擁護,反過來講,我大明朝的歷代帝王,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的擁護,所以才能牢牢的掌控軍權,由此而獨斷朝綱!……

……對此,以陛下他的帝王心術,又如何不知!?所以,陛下對那些將軍校尉、千戶百戶們,也必然會處處維護,對於他們的貪汙受賄視也會而不見,卻絕對不允許任何人改變現狀,哪怕這般現狀已是糜爛不堪!”

說到這裡,周尚景似笑非笑又似乎無可奈何,只是看著趙俊臣,問道:“老夫說到這裡,俊臣你可明白了?”

趙俊臣沉吟片刻後,介面道:“所以,咱們若是扭轉西北三邊諸軍鎮的糜爛狀態,乃至於改變軍戶制度的諸般弊病,首先就要觸動那些世襲將軍與軍官們的利益、削弱他們的權勢與影響,然而這般動作一旦落入陛下眼中,就會變成了我等包含禍心、意圖不軌、覬覦陛下手中的軍權!?”

周尚景點頭,緩緩道:“以陛下的心性,他必然會這麼想,陛下他過於看重帝王心術了,所以他不會看到我大明邊防的糜爛現狀,只會看到咱們這麼做會動搖他手中的軍權!到那個時候,你我不僅僅是與朝中的所有將軍校尉、千戶百戶、乃至於被這些人所收買的高官貴胄作對為敵,更是會被陛下他視為仇寇,欲除之而後快!”

趙俊臣沉默片刻後,不得不承認周尚景說的有道理。

帝王心術與治國之道,完全是兩碼事,對德慶皇帝而言,尤其如此!

如果德慶皇帝更偏重於治國之道,,那麼只要趙俊臣向他稟明西北三邊防務的糜爛現狀,德慶皇帝為了大明江山、百姓安危,必然會想辦法做出改變!哪怕這麼做會略微削弱皇權的影響力。

可惜,德慶皇帝更看重的是帝王心術,所作所為,一切是以鞏固皇權為目的!若是某些政策雖然有助於國泰民安,卻又會降低帝王的權勢影響,那麼德慶皇帝一定會竭力否決,並懷疑提出這些政策的臣子包含禍心!

事實上,也正因為如此,在得知西北諸軍鎮的糜爛現狀後,趙俊臣的第一反應才會是找首輔周尚景商量對策,而不是向德慶皇帝稟報。

對德慶皇帝而言,只要他依然掌控著朝中大局,那麼即使將來北方蒙古破關,神州百姓因此而蒙難,但只要沒有兵臨京城,那也只是尋常事件!一樣可以粉飾太平!甚至,藉著這般情況,德慶皇帝還可以以此為理由處理一些他看不順眼的臣子,進一步的增強皇權!

但若是“僅僅”只為了鞏固邊防、增強軍備,就要削弱大明帝王對朝野的掌控力、甚至將手中的軍權讓出一部分交給臣子,那麼即使國泰民安、天下太平,德慶皇帝也必然會輾轉難眠,日夜擔心自己及後世子孫是否會皇位不穩!

趙俊臣瞭解德慶皇帝,所以很清楚,這種情況一定會發生!

只是,趙俊臣終究還殘留著一些底線,所以即使想明白了,但猶豫片刻後,還是忍不住向周尚景問道:“首輔大人,難道我們明明知道大明邊防不穩,這樣下去日後必然生變,卻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