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僅是本心.(第2/3頁)
章節報錯
戶部雖說是掌管天下錢糧,但銀錢收支皆有定數,僅僅俸祿、養兵、河道這幾項,就已是佔了十之八九,如今又要負責德慶皇帝的南巡的開銷,也是一大筆銀子。如此一來,戶部所剩的銀子,怕已是見底了。
怎麼在蔣謙口中,這善後救濟的銀子,戶部竟還可以輕鬆拿出來?
所以,趙俊臣不由皺眉道:“哦?這次南巡籌備出的紕漏極大,僅只是因為失了房田而流離失所的百姓,各地加起來,就由近兩千戶之多,如今又已是耽誤了農時,接下來一年都沒了著落,僅只是對這些人的安撫善後,怕就需要兩三萬兩的錢糧支出,至於其他方面的林林總總,加起來也不是一個小數,如今戶部的情況我也是知道的,拋開為陛下南巡準備的銀子,剩下的錢糧已是近乎見底了,怎麼還能拿出這麼多銀子?”
聽到趙俊臣這麼說,反是輪到蔣謙吃驚發愣了。
南巡籌備出了紕漏的訊息,傳到京城不過才幾日時間,怎麼趙俊臣就已是對百姓們的具體損失有了大致的估算了?就好似早已知情,並且一直都在盯著一般!
不過,對於這般情況,蔣謙也不敢多問。
實際上,真正讓蔣謙發愣的,還是趙俊臣口中的數字。
“大人,哪裡需要這麼多銀子!?難不成咱們還要真管吃管住養他們整整一年不成!?”蔣謙吃驚反問道:“這般安撫善後,從來都只是面子功夫,別看這件事如今鬧得沸沸揚揚,到時候只要朝廷懲辦幾個貪官,還了他們田產,讓他們覺得有了公道,再每戶補償幾兩銀子,分幾石糧食,讓他們能夠暫且夠活下去,那些百姓也就不再多說什麼了。”
聽到蔣謙的描述,趙俊臣目光一凝,眉頭不由皺的更緊了。
正如蔣謙所說,對朝廷而言,只要懲辦了貪官,平息了影響,還了百姓公道,剩下的善後與救濟,也只不過是面子功夫罷了,那些受地方貪官迫害的百姓,只要不會馬上餓死,接下來無論是死是活,任誰都不會在意,皇帝不在意,百官不在意,甚至連清流們也不會在意。
然而,趙俊臣卻不願意這麼做。
雖然趙俊臣知道,這麼做已是朝廷的慣例。
另一邊,見趙俊臣沉默,蔣謙眼睛一轉,卻是想到了什麼。
“原來如此!”只見蔣謙突然一撫掌,讚歎道:“朝廷歷來的賑救錢糧,最是一筆糊塗賬,怎麼用的,又用在了哪裡,卻是任誰也說不明白,大人您是想虛報些數目,然後……”
說話間,蔣謙眉開眼笑,一副“心知肚明”的樣子。
聽蔣謙這麼說,趙俊臣已是有些後悔把他找來了。
趙俊臣門下的這些官員,對於貪贓枉法的事情,最是熟門熟路,甚至還能“不點即透”,但若是想要與他們商議些正經事情,卻是很難成為助力。
所以,趙俊臣也不多解釋,只是沉聲問道:“我只想知道,如今咱們戶部,究竟還能拿出多少銀子賑濟百姓?”
見趙俊臣面色嚴肅,目光逼人,不似往前那般和善,蔣謙不由的身體一顫,不敢再胡亂揣摩趙俊臣的心思,認真考慮片刻後,卻是答道:“回大人,下官估算了一下,戶部如今能用的閒銀,大約還有一萬兩左右。”
“只有一萬兩?”
趙俊臣的眉頭不由又是一皺。
戶部只剩下這麼點銀子了?
蔣謙連忙點頭,解釋道:“是啊,大人,咱們戶部的銀子收支,一向都是定數,拋開那些必要開銷支出,剩下的不過四五萬兩餘銀,但戶部總歸要留下幾萬兩銀子備用,以防不時之需,也不能把所有銀子都用來賑濟不是?所以能拿出來賑濟的銀子,只有一萬兩左右,這已是咱們戶部的極限了。”
趙俊臣突然想到了什麼,又問道:“前些日子,太子他不是把南巡籌備的銀子省下了七萬多兩嗎?那些銀子哪裡去了?”
蔣謙提醒道:“大人,這些銀子不是都補到陛下南巡時的儀仗上面了嗎?這是陛下的意思,還是大人您親自操辦的。”
趙俊臣一愣,然後苦笑著搖了搖頭,說道:“這些日子事情太多,是本官忘了。”
見趙俊臣神色不滿,蔣謙小心翼翼的問道:“大人您認為,咱們戶部應該拿出多少銀子賑濟?”
趙俊臣嘆息一聲,然後帶著一些無奈,緩緩說道:“這麼多的百姓流離失所,沒了生活依仗,若是想要讓他們活下去,並幫著他們修繕受損田屋,至少也需要五萬兩銀子。”
聽趙俊臣這麼說,蔣謙大吃一驚,下意識的反駁道:“大人,不過是為了一些草野百姓,何必耗費這麼多銀錢?他們是死是活與咱們戶部何干?”
說話間,見趙俊臣面容一冷,蔣謙又連忙苦著臉說道:“更何況,這麼多銀子,咱們戶部實在拿不出來啊!”
明白蔣謙說的也是實話,趙俊臣也是無奈,只是沉默不語,考慮著這筆銀子究竟該怎麼挪出來。
但蔣謙還以為趙俊臣這是不滿意自己的表現,轉念之間,又小心翼翼的請示道:“大人,要不咱們從其他地方挪用一些?比如工部現在唯大人您馬首是瞻,咱們少往工部支些銀子,這筆銀子也就出來了。”
趙俊臣搖了搖頭,說道:“不可,工部的銀錢不能缺,工部上下剛剛投靠於我,也不能在這個時候委屈他們,更何況,咱們缺了工部銀子,工部就要在河道、堤壩、城牆這些上面缺減銀子,不能因小失大。”
而經過蔣謙的這番“提點”,趙俊臣突然發現,戶部或許當真是拿不出銀子了,不僅是因為每一筆銀子都有去處,更還因為每一筆銀子都牽扯到各方各面的利益,都是不能輕易挪用的。
這般想著,趙俊臣緩緩坐靠在椅背上,微閉著雙眼,也不知再考慮著什麼。
而蔣謙,則小心翼翼的等待著趙俊臣表態之餘,心中卻又疑惑不已,不明白趙俊臣為何會對救濟百姓的事情如此上心,而且看樣子還是真心想要救濟,而不是藉著賑濟的幌子貪墨銀子。
更何況,自從趙俊臣借鑑後世的做賬手段,改了戶部的記賬方法後,若是想要貪墨銀子,只需要改改戶部賬目即可,沒誰能查的出來,又何必這般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