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勢力初成(下).二合一章節(第2/3頁)
章節報錯
趙俊臣點了點頭,帶著許慶彥來到雅間外迎接。
然後,他就看到溫觀良在一群隨從的擁護下,慢悠悠的向著趙俊臣走來,雖然已是遲到了近一個時辰,卻沒有絲毫急迫的樣子。
溫觀良如今年近六十,人如其名,面容和藹,氣質溫和,給人感覺就是一個很好說話的小老頭。
當然,這只是表象罷了。
看到趙俊臣親自相迎,溫觀良眼中閃過一絲怨毒,但下一刻,臉上已是掛起了和藹的笑意,一邊向著趙俊臣走來,一邊拱手道:“哎呀,讓趙侍郎久等了,老夫府中突然出了點事情,耽擱了時辰,抱歉抱歉。”
趙俊臣笑著拱手還禮,道:“溫閣老過慮了,您是前輩,我是晚輩,等等也是應該的。”
說話間,趙俊臣已是引著溫觀良入了雅間落座。
落座後,溫觀良打量了趙俊臣兩眼後,嘆息道:“趙侍郎有所不知,老夫之所以會來遲,是為了安撫了老夫的那些門人學生,費了好大的功夫。那禮部侍郎詹善常,本是老夫一手提拔的,然而這些日子出了三省秋闈舞弊案的事情,各般證據,皆是證明與他有關,老夫一心為國,這種時候自然應該避嫌,本來嘛,這件事情老夫雖不會幫他,卻也不會害他,卻沒曾想到他竟是處處與人宣揚,說老夫涼薄偽善,拿他頂罪,鬧的人心惶惶,那通政使童桓,本也是老夫一手提拔,受了他的蠱惑,這些日子以來竟是與老夫越來越疏遠了。”
聽溫觀良這意有所指的感嘆,趙俊臣微微一笑,親手為溫觀良添滿酒後,說道:“溫閣老為人厚道,處處與人為善,朝中百官皆是看在眼裡,又豈會是涼薄偽善之人?溫閣老過慮了。不過,那詹善常我也見過,卻也不是以德報怨的人,更沒曾聽說他誹謗溫閣老,官場之中,無風起浪的事情太多,其中怕是有什麼誤會吧?”
溫觀良聽趙俊臣這麼說,雙眼一眯,卻沒有接話,只是緩緩說道:“據老夫得到的訊息,陛下今日在趙侍郎的建議下,已是宣佈三省秋闈舞弊案結案了?”
趙俊臣搖頭道:“溫閣老高看下官了,這種事情下官又哪裡管得著?陛下獨斷乾坤,下了這般旨意,自是有陛下的考慮。”
溫觀良卻嘆息道:“詹善常這個人,老夫也是有所瞭解的,他雖然不缺能力,卻是有些貪財,聯絡到三省秋闈舞弊案的諸般疑點,他怕是脫不了干係,陛下這麼早就結案,依老夫看,卻是有失考量了。科舉關係重大,有舞弊情況發生,正應該********,那詹善常雖說是老夫一手提拔,但若是真的與他有干係,老夫身為內閣次輔,卻也絕不會放過他!”
頓了頓後,溫觀良又說道:“老夫身為內閣輔臣,正應該為陛下查漏補缺,三省秋闈舞弊案,雖說已經結案,但對於那詹善常,老夫卻打算繼續嚴查!還有那通政使童桓,一向與詹善常同進同退,三省秋闈舞弊這麼大的事情,他身為通政使司的長官,掌管四方民訴,竟然一直沒有得到訊息,亦是蹊蹺,怕也脫不了干係。”
說到這裡,溫觀良的話語神態,皆是變得意味深長:“老夫知道,這兩人近些日子以來,一直與趙侍郎你走的極近,老夫相信,這三省秋闈舞弊的事情,絕對是與趙侍郎無關的,但趙侍郎為自己考慮,卻也要及時與他們二人撇清關係,莫要被他們二人蠱惑才是。”
聽溫觀良這麼說,趙俊臣眉頭微微一皺,心中已是恍然。
溫觀良雖然說的冠冕堂皇,但意思卻很明確:詹善常與童桓改投於趙俊臣門下,不管前因為何,對溫觀良而言,都是背叛,再加上因為三省秋闈舞弊案的事情,溫觀良如今聲望受損極大,所以他打算對付詹善常與童桓,殺一儆百,穩定內部派系。
而趙俊臣對此若是不反對的話,那麼之前的事情,溫觀良就可以既往不咎,雙方甚至還有結盟的可能。但若是趙俊臣反對的話,那麼雙方就是敵非友、你死我活了。
對於此,趙俊臣自然沒有答應的可能,保下來詹善常之後,趙俊臣好不容易打響了招牌,如今任誰都知道,詹善常與童桓是趙俊臣的人了,若是眼睜睜的看著溫觀良對付他們,那麼趙俊臣之前的所作所為不僅前功盡棄,今後更是沒人敢投靠趙俊臣了。
所以,趙俊臣微微一笑,淡聲說道:“這三省秋闈舞弊案,陛下既然已經下旨結案,那麼就是結案了,溫閣老您又何必窮追不捨?若僅僅只是因為懷疑,就要嚴查詹善常與童桓,豈不是會讓百官寒心?溫閣老一心為國,下官一向是敬佩的,但有些事情,還是得過且過吧。”
溫觀良聽趙俊臣這麼說,似乎輕輕哼了一聲,凝聲說道:“趙侍郎如今深受聖眷,正是春風得意,還能對老夫這樣的老臣如此客氣,實屬難得,卻讓老夫想起了當年的工部尚書郭成。”
趙俊臣微微一愣後,問道:“哦?前工部尚書郭成?此人下官倒是不瞭解,還要請溫閣老向下官講述一番了。”
溫觀良緩緩說道:“趙侍郎畢竟年輕,從前的事情不清楚也正常。那郭成當工部尚書的時候,趙侍郎怕還在閉門讀書。不過,那郭成倒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他的妹妹,乃是當年的順妃,深受陛下寵愛,連帶著那郭成也是聖眷隆重,一時間朝野無二。不過,與趙侍郎不同,那郭成仗著聖眷,一向橫行無忌,就算是對首輔周大人,也是處處作對。卻不知聖眷只是聖眷,待首輔大人對他忍無可忍後,不過三五日間,朝中上下,竟是人人彈劾郭成,陛下雖對郭成聖眷不減,但卻也不能違背眾意,最終只能忍痛拿他下獄,卻沒想到,那郭成下獄後,沒過兩日,就得了疫症病死了,下場當真是可憐。”
說話間,溫觀良拿眼看著趙俊臣,輕輕笑道:“由此可見,聖眷只是聖眷,雖然能夠風光一時,但廟堂爭鬥,看的還是權勢手段,因為即使是陛下,也要顧慮著百官想法,可嘆的是那郭成偏偏看不清這一點,不知輕重,得罪了不能得罪的人,卻是連個翻身的機會也沒有了。”
溫觀良的這番話,是在威脅趙俊臣了。
趙俊臣卻面色不變,微微一笑,悠悠道:“那郭成確實眼光短淺,分不清誰能得罪,誰不能得罪,首輔周大人經營官場數十年,手段老辣,又豈是能隨便得罪的?下官自是與他不同。”
說到這裡,趙俊臣卻話鋒一轉,又說道:“不過,以下官看來,也只有首輔大人才有這般能耐了,若是換了旁人,怕也不能如此簡單的扳倒郭成吧?說不定,不僅沒能扳倒郭成,還會被郭成反咬一口。”
聽趙俊臣這麼說,溫觀良終於收斂了笑容,眼光也變得冰冷。
趙俊臣的意思很明顯,他分得清誰能得罪,誰不能得罪,而溫觀良在趙俊臣眼中,遠遠不如內閣首輔周尚景,屬於“即使得罪了也無所謂”的一類。
其實,溫觀良也知道自己無論勢力還是手段,都不如周尚景,這些年來與周尚景相爭相鬥,他從未討到過便宜,他甚至清楚周尚景明明隨時都能對付他,卻還把他留到了現在,讓他安安穩穩的坐在次輔位置上的原因。
只是,官場是名利場,他不想與周尚景鬥,卻不得不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