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改變命運(中).(第2/2頁)
章節報錯
另一邊,已經李代桃僵的趙俊臣,為了不留下破綻,為了能讓許慶彥今後能與他步調一致,也必須要消除掉許慶彥心中的這種疑惑,並向許慶彥解釋清楚他如今心中的想法。
趙俊臣現在面臨的形勢很嚴峻,既有近憂也有遠慮,想要轉變這種不利的形勢,既要從現在開始做起,也要從身邊開始做起。
見許慶彥並沒有下筷,趙俊臣輕聲嘆息一聲,也放下了手中的筷子,說道:“慶彥,今天你就跟在我身邊吧,不要再往那幾家糧行跑了,這次來潞安府,咱們的目的手段,也需要變一變了。”
聽趙俊臣這麼說,許慶彥不由一驚,問道:“少爺,你不打算動這筆賑災糧草了?”
見趙俊臣點頭,許慶彥卻急了,說道:“少爺,這怎麼行?這筆賑災糧草轉手往糧行一賣,那就是幾十萬兩銀子的收入啊!更何況,為了這件事,咱們上下打點,已經花了不少銀子,如果就這麼放棄,那些銀子不就打水漂了?吃虧的買賣咱們什麼時候做過?還有,潞安府的官員也一直都眼巴巴的盯著這批賑災糧草呢,就這麼放棄了,對他們也不好交代啊,更何況,就算我們不動這筆賑災糧款,就潞安府那群貪官,等咱們回京之後,他們一樣也會下手,到時候咱們什麼好處都落不到,平白把便宜讓給了別人……”
許慶彥連珠炮一般說了一大堆,竟然還有理有據,讓趙俊臣不由得對他另眼相看。
雖然,許慶彥的“有理有據”,全都出自於貪官理論。
輕輕的搖了搖頭,趙俊臣說道:“慶彥,這次受襲,被人用石頭砸了腦袋,反倒是把我給砸明白了,這潞安府咱們從沒來過,更沒有在這邊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但這裡的百姓竟是如此仇視於我,見微知著,想來因為那些清流們的到處宣揚,我如今恐怕已是滿天下的聲名狼藉了。”
聽趙俊臣這麼說,許慶彥一臉的憤憤,說道:“那些清流確實都不是東西,不過當今陛下不喜歡他們,他們手中沒權,除了蠱惑一些民間的百姓和讀書人,也沒其他什麼能耐了。少爺,你什麼時候也開始在意這些清流和百姓了?咱們幹咱們的,管他們幹什麼!”
趙俊臣卻再次搖頭,說道:“你這麼想就不對了,你不喜歡讀書,但評書總聽過吧?像那李林甫、秦檜、嚴嵩,哪一個不是聖眷優容?哪一個不是權勢滔天?又有哪一個落得好下場了?為什麼?就是他們在朝野間的名聲太差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些人就是前車之鑑啊。銀子是好東西,但也要有命花才行,更何況,咱們現在手中的銀子也夠用了,犯得著再到處蒐羅嗎?咱們現在最需要的不是銀子,而是安身立命的長遠之道。我如今在朝野間的名聲太差,一直任由那些清流們詆譭,這般情況,現如今卻也要變一變了。”
這些話從趙俊臣口中說出來,許慶彥只覺得彆扭無比,但他卻也聽明白了趙俊臣的想法,遲疑的問道:“少爺你的意思是說,這次咱們不動這筆賑災糧草,而是利用這次賑災的機會賺個好名聲?”
趙俊臣笑了,說道:“就是這個意思。”
許慶彥卻並不認同,說道:“少爺,你的意思是好的,但行不通啊,潞安府的這批官員和其他官兒一樣,都是貪官,無利不起早,別看他們現在畢恭畢敬的,但一來是因為少爺你權高位重有聖眷,二來也是他們指望著少爺這次吃肉的時候能分他們點湯喝,這次賑災,如果不分他們一些好處的話,他們恐怕也不會真心給少爺辦事,反而還會怨恨少爺。賑災糧草的發放,畢竟是要經他們的手去辦,如果他們依舊上欺下瞞,少爺你好名聲賺不到不說,他們招惹的那些民怨民恨,一樣也會落在少爺你頭上。”
說到這裡,許慶彥接連搖頭,一臉的商人嘴臉,繼續說道:“少爺,這筆買賣咱們划不來啊,難不成咱們還要自己掏腰包給那些貪官好處不成?”
這個許慶彥雖然不學無術,但對於官場上的歪門邪道、貪官心理,倒是摸的門清,這也讓趙俊臣對他多了一些器重,畢竟身在官場,身邊少不了這樣的人。
不過,對於許慶彥的質疑,趙俊臣反倒是很高興,因為許慶彥能這樣說,證明他終究還是認同了趙俊臣的想法,也明白了趙俊臣的意思,這樣一來,今後無論趙俊臣再做什麼事情,這許慶彥也不會心生懷疑了。
心中輕鬆了一些,趙俊臣笑道:“你說的這些,我自然都已經想到了,也自有解決的辦法,在我看來,這事只要稍稍變通一下,方方面面的利益就可以全都照顧到,甚至於咱們該拿的好處,也會一文不少,如果一切順利的話,說不定,這好處還能再多一些呢。”
聽趙俊臣這麼說,許慶彥不由大喜,連忙問道:“還是少爺聰明,少爺您說該怎麼做吧,我聽你的。”
許慶彥說其他人無利不起早,其實他也一樣,一聽能得到好處,馬上精神百倍。
而由此卻也能看出許慶彥的忠心,畢竟這些好處都是歸趙俊臣所有,他身為長隨,並不能得到多少。
另一邊,趙俊臣剛準備解釋,就聽門外有下人稟報:“大人,知府劉長安劉大人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