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 11 章(第2/7頁)
章節報錯
她心裡邊一下子就美了起來。
真好呀!
經歷了波折又動盪的幾日之後,阮仁燧的生活終於平和安寧起來了。
德妃吃了幾個不大不小的教訓,又經歷過親生骨肉的失而復得,這會兒也老實了,安安生生地在坐月子,捎帶著照顧自己新生的孩子。
反倒是嘉貞娘子明顯地忙碌起來了。
阮仁燧聽德妃等人數著日子,知道春闈已經結束了,過段時日殿試結束,又要有新人神都得意馬蹄疾了。
本朝推崇才學之士,內宮裡更看重女才,太后娘娘作為天后攝政時,經常於宮中設席,廣宴天下女子中有賢才孝義者,詩、書、畫、樂,甚至於劍舞、奇技亦可。
彼時天后政務繁忙,很多時候都是略坐一坐便離開,內廷當中又無皇后,真正主持宴飲的往往是詩書俱精的韓王妃、老聞太太、承恩公夫人、卓大家、靖海侯夫人和寧國公府的那位世子夫人等人。
在一場由天后召開的宮宴當中擔當主持是莫大的榮耀,捎帶著神都女眷們往這幾位貴婦人家中去參宴聚會,也引為時尚。
另外兩都乃至於天下各州郡的女性舉子入京之後,也會想方設法成為她們的座上客,力求自己的名諱可以有幸出現在主政者的案頭上。
那幾位之後,逐漸開始主持這種宮宴的就成了為天后所寵愛的王瑩王元珍,乃至於嘉貞娘子、小時女官這樣以文才入仕的年輕女官了。
現下內宮之中有了皇后,這事兒也就當仁不讓地成了朱皇后的責任。
等到新科進士們出爐,聖上賜宴瓊林苑之後,皇后也會在內宮之中的鳳凰閣上設宴款待女性進士,而除此之外需要舉行的詩詞場合乃至於賓客們的邀約,則就需要與嘉貞娘子這個從前經辦過兩回的熟手細究了。
德妃倒是知道這事兒,只是並不很放在心上,主要這跟她、跟整個夏侯家都扯不上什麼關係。
很慚愧,他們家就沒出過什麼才女……
倒是聽說賢妃的妹妹藉著這股東風定了親事,未來妹婿是剛出爐的新科進士。
德妃聽過也就算了,只是叫底下人記著,等到了承恩公府那個小娘子出嫁的時候,送份禮過去表個心意也就是了。
夏侯夫人倒是有點唏噓,私底下不無感慨地同德妃說起來:“聽說鄭國公府的那位郎君讀書很用心呢,再過幾年,興許也會金榜題名。”
她雙手合十,許願起來:“你如今諸事順遂,生了皇子,你弟弟是個男孩子,年紀又還不大,婚事可以慢慢相看,等你妹妹再嫁出去,我肩上的差事就算是完成了!”
德妃聽得撇嘴:“也不知道誰給你安排的差事,有俸祿沒有?”
阮仁燧在旁聽著,險些笑出聲來。
“……”夏侯夫人被女兒嘴得惱怒起來:“小孩子家家懂什麼?為人父母,長憂九十九!”
德妃不以為然:“急了!看起來好像也沒有俸祿拿。”
夏侯夫人氣急敗壞。
德妃是家中長姐,下邊還有一個妹妹,一個弟弟。
她入宮的第一年,夏侯小妹便跟鄭國公府的陳小郎君定了親,那時候婚姻雙方都還不到十歲,是純粹的政治投資婚姻。
陳小郎君的母親是鄭國公府陳家的長女,鄭國公夫婦憐愛這個女兒,沒有讓她出嫁,而是給她娶了夫婿,後來有了陳小郎君這個獨子。
正經的公府嫡孫,匹配夏侯家的女兒,綽綽有餘了。
對鄭國公府來說,這也算是一場賭局。
現在回頭再看,他們賭對了。
夏侯昭儀頗得聖寵,很快便有了身孕,而後成了正一品的德妃,還誕育了今上的長子。
夏侯小妹成了皇子的姨母,匹配公府嫡孫,兩廂顛倒,也是綽綽有餘了。
婚事已經定下,兩家也就成了姻親,逢年過節走動得不少,這回德妃產子,鄭國公府也送了很厚重的賀禮來。
夏侯夫人當然是盼著陳家那位小郎君有出息的,那也是小女兒未來的體面。
德妃雖然對於母親的“差事論”不以為然,但心裡邊也是盼著妹妹來日順遂的。
作為寵妃,她還跟夏侯夫人打了個包票:“只要他能進殿試,我一定求陛下點他做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