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節-主戰場遷移[插圖](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1028章 主戰場遷移[插圖]
輕型隱身突擊艦和超口徑太空磁軌炮先後投入作戰,第七行星的背面提前成為了恆星系防禦戰的主戰場。
一攻一防,你來我往,雙方打的不可開交。
藍星人類一方投入戰場的武器主要以定向能量束、磁軌彈丸和太空導彈為主,導彈清一色採用向量噴尾,取消了尾翼和吸氣式配置,寄生種的太空武器同樣也有定向能量束,還有高壓噴射與機械彈射的爆彈,爆彈種類以強酸彈、爆焰彈、碎甲爆彈和寄生活彈為主,而且在太空中如魚得水般行動異常靈活敏捷的寄生兵種往往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撞擊自爆,與對手同歸於盡。
縱橫交錯的能量光束,拖著微弱尾焰的導彈,無聲無息的生物爆彈,還有此起彼伏的爆炸火焰構成了第七行星背面的主題,夜幕籠罩下的暗區被戰火照亮,大大小小的殘骸與碎片佈滿了近地軌道,還是作環球飛行,隨即又被猛烈爆發的藍色光霧瞬間清空,只有少部分殘骸與碎片能夠有機會墜入第七行星的稀薄大氣層,拖出一道道纖細的白色尾跡。
第一時間察覺到計劃趕不上變化的陳非立即調動了已經投放在第六行星附近的戰鬥母艦群,命令它們趕赴臨時變更位置的主戰場。
同時將收納在“空間烙印”裡面,作為預備隊的50艘戰鬥母艦直接在第七行星附近釋放出來,後軍轉前軍,發動突襲第七行星背面。
S級空間系異能者赫塞曼·布朗帶著陳非將佈置在第五行星公轉軌道附近的另一支戰鬥母艦群逐一收回“空間烙印”,然後又一起帶到第七行星附近。
這樣的“人工搬運”雖然辛苦一些,但是可以讓更多的戰鬥母艦在最短的時間內趕赴戰場。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第七行星背面的戰場上,能夠每多一艘戰鬥母艦,“撒加利”太空艦隊整體戰鬥力就會被壓制一分,勝利的天平將會向藍星人類這一方傾斜。
哪怕短距離移動幾百次,最終一個長距離傳送,布朗先生依然還是累得精疲力竭,魔法藥劑噸噸的猛灌,無論如何也要攢出帶著陳小二跑路的餘力。
[配圖:戰鬥母艦(AI出圖)](花錢付費了Midjourney,還在摸索中。起點也有騰訊的AI,雖然不要錢,但是感覺傻乎乎的,不太上手的樣子。)
星光炮遠在恆星附近,可望而不可及,高密度能量光束容易被天體遮擋。
撞擊天體雖然呼嘯而過,卻一去不復返,透過引力彈弓獲得的加速度,根本沒可能用人力挽回。
存在感極低的輕型隱身突擊艦如同曇花一現,殺敵八十,自損一千八,攜帶的元素湮滅彈並沒有達到預期戰果,但是依然成功消耗掉了大量的寄生兵種,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削弱了“撒加利”文明的太空艦隊,為下一步作戰計劃打下了基礎,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畢竟戰場之上,各種情況千變萬化,計劃跑偏完全是很正常的情況,想要讓對手乖乖的聽話,按照自己的目的行動,需要相當高深的謀劃與指揮藝術,即使在藍星人類文明的歷史上,這樣的大能依舊寥寥無幾,甚至屈指可數。
真菜鳥一樣的陳非能夠把防禦戰打成這般模樣,遠在“亞特蘭”忍受著延遲戰報的軍頭們都已經是謝天謝地。
超口徑太空磁軌炮並沒有損失太多,得益於躲在遠處打冷炮,分散又開,互相距離遠,雖然自身防禦力不怎麼樣,火力持續有限,但是生物太空母艦釋放出來的寄生兵種想要找到並清除它們,在短時間內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僅僅就是這些戰鬥單位,讓殺氣騰騰闖入恆星系的“撒加利”太空艦隊的數量成功減半,甚至是大半。
所以戰鬥母艦群剛一露面,正陷入雪上加霜處間的生物太空母艦叢集立刻如臨大敵,寄生兵種毫無保留的蜂擁而出,其中不止是最常見的黑色觸鬚水滴,又多了一些特性鮮明的太空適應性生物,大量的寄生兵種匯聚成大片的黑雲,迎擊進入戰場的戰鬥母艦群。
戰鬥母艦也在第一時間釋放出自己的主要戰鬥單位,艦載戰術噴射機。
每一艘戰鬥母艦攜載有2000架戰術噴射機,左右舷20個出艙口,磁軌加速彈射,能夠在十分鐘內全部投放完畢,同樣是烏泱泱一大片。
簡化版的戰術噴射機並不需要複雜的機動效能,連氣動能力都不考慮,只追求彈藥攜載量,機翼上下掛滿了火箭巢和導彈倉,它們的作戰目標從來都不是全長數公里的生物太空母艦,反而恰恰是迎上來的成千上萬寄生兵種,抵近攻擊半徑的第一時間就將大部分彈藥發射出去,然後就用機載磁軌炮交替發射高爆彈和穿甲彈,如果還能夠存活到彈盡糧絕,戰術噴射機本身也是一個相當頭鐵的物理撞擊武器,從投入戰場的那一刻,壓根兒就沒考慮過回收。
除了星光炮以外,放棄維護設計和回收設計,甚至連裝填機構都沒有,簡化掉許多不必要的複雜構件,對於在有限時間內爆兵是有利的,但凡能夠爆兵的玩意兒,基本上都是廉價貨(比如AK47,並沒有傳聞中那麼好,只要比士兵存活時間長就足夠了)。
同為母艦,人類一方的太空母艦與“撒加利”一方的生物太空母艦彼此戰術特點大同小異,利用艦載子體襲擾對手,撕開防線,將弱點放大,直至奠定優勢地位,或者依靠本體釋放大威力攻擊一錘定音。
幾乎可以說,母艦在哪裡,陣地就在哪裡,戰爭堡壘的定義完全名符其實。
只不過趕工出來的戰鬥母艦質量有點兒虛,短時間內狠幹一場沒問題,可是時間一長,各種缺點遲早會原形畢露,尤其是能源問題。
除了直接利用恆星光源作為主能源的星光炮,其他的戰鬥兵器都存在受制於晶能塊規格的能量儲備限制。
如果不是“種巢”麥克尼參照魔獸晶核,緊急催生並孵化了一批專門孕育能量晶核的生物,利用來自於斯蘭皇朝的鍊金術,使其成為晶能塊的臨時替代品,質量不夠就拿數量來湊,否則陳非根本沒有足夠的能量源來同時驅動這麼多的戰鬥單位。
像星光炮和輕型隱身突擊艦採用的霍爾等離子推進器,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晶能塊不足的妥協替代。
即使有安塔盧行星的地熱資源作為補充,充當了能量轉換的“種巢”麥克尼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交付足夠數量的能量晶核,大量的生命力被竭澤而漁,數量眾多的生靈在哀嚎中紛紛衰亡,繁榮的地下小世界一度陷入凋零,甚至邊緣也發生了不可逆的枯敗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