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中隊的四架戰鬥機升空後,哈娜·加格爾和沈菲等人便來到了室內觀眾席,而且還是VIP獨立包廂,這還是沾了北方兵器工業集團的光,金主爸爸討個觀戰室,主辦方敢不給這個面子。

藉由十多架無人機聯合捕捉到的畫面,構建出充滿整個房間的三維全息投影立體畫面,在視覺效果上,甚至比陳非的“宏觀”視角還要勝出一籌。

天空,大地,浮雲,戰鬥機,盡在眼前。

“兩支戰隊都已經升空,利用五分鐘的提前量優勢,‘真香’俯衝了,它們改變了隊形,打算利用雷達反饋顯示的二維平面視角,用立體編隊打‘哈努曼’一個措手不及,的的確確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心理欺詐戰術,但是他們低估了F40‘角雕’的機載雷達精度,這樣的戰術是沒有用的。”

“‘哈努曼’作出了反應,他們分兵了,一路繼續正面迎敵,另一路迂迴試圖從側後偷襲,孫子兵法有云: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雙方飛行員的實戰經驗都非常豐富……”

擁有主權空軍上校資歷的主持人濤濤不絕的講解著交戰雙方的戰術變化。

不愧是專業人士,無論是對機型的瞭解,還是對戰術的熟悉程度,即使是外行人也能夠聽得津津有味,不至於被各種專業術語給繞得滿頭霧水,不知所云。

&n:目標鎖定,資料鏈同步率100%。

&n:‘滄龍’航電與飛控系統修正完畢。

&n:……

“滄龍”先進戰鬥機在升空後沒多久,“亞當”依舊在輔助陳非做各種微調,不斷刷著字幕,顯示進度,這正是它的老本行,原本就是一款輔助飛行系統。

之所以意外誕生出高等級AI,純屬人類自個兒手欠。

陳非有條不紊的做著臨戰準備。

“確認分配目標,‘魔鬼椒’對‘角雕’1,‘香子蘭’對‘角雕’2,‘花生醬’對‘角雕’X3,‘菜鳥’對‘角雕’X4,已經設定好提示。”

“真香”中隊兵分四路,陳非藉助於人工智慧AI“亞當”,將自己“滄龍”先進戰鬥機充當資料鏈的核心,實時為三架L22高階教練機提供戰場資料。

藉助於他的生物腦潛力,由“亞當”提取出近乎於無限的算力,相當於隨身攜帶了一臺超級計算機,正適合眼下的複雜計算。

哈努曼空勤團算盡了“真香”中隊,卻漏了一個人工智慧AI“亞當”對決鬥產生的平衡性影響。

這意味著“真香”中隊裡面還多了現實中並不存在的半架預警機。

“拉開距離,不要互相干擾!”

“魔鬼椒”伊莉妮·魯休斯發現自己選擇的對手也跟著作出了跟隨的機動,敵我雙方心有靈犀,保持著某種默契。

其實也由不得哈努曼空勤團的飛行員心有靈犀,如果不這樣一對一單挑,之前的戰術方案就跟送人頭沒什麼區別。

成群結隊的戰術飛行編隊在某種意義上,就是高命中機率的集火目標。

“‘花生醬’沒有確認目標。”

契科夫大狗熊瞥了一眼雷達螢幕,儘管對手依然在視距開外,無法用肉眼分辨X改進版實驗機的區別,但是戰場資料鏈共享過來的資訊顯示,正在不斷拉近距離的前方目標正是兩架F40X“角雕”改進型實驗機之一。

他和陳非負責啃硬骨頭,解決那兩架X實驗機。

契科夫靠的是豐富的戰鬥經驗,陳非卻仗著“滄龍”先進的效能,準確的說,應該是氣動力設計。

儘管“滄龍”先進戰鬥機並不是第一次升空,但是在陳非手上卻是第一次,外表是“滄龍”,內部嘛……Emmm,還有待商榷。

航電系統和飛控肯定不是北方兵器工業集團那一套,一是沒法兒給,二是也沒有帶過來,這一次參展除了部分研發團隊以外,就只有這麼一個擁有完整氣動力設計方案的殼子。

作為未來的支援型戰鬥機,氣動力設計肯定優於已經退役的主力戰鬥機,戰術思想也更加先進。

即使是個殼子,也為陳非省下了大力氣。

因為沒有高超音速風洞,做不了流體驗證,所以他個人搗鼓的晶能噴射機從一開始,就沒少在氣動力設計方面費功夫做各種嘗試,一方面靠模仿,另一方面全靠摔,沒有太多的理論和公式做理論預研,哪怕有“亞當”的協助,也幫不上太多的忙,連半桶水都算不上的外行人幹這活兒就得蠻幹。

決定飛行器戰鬥力的效能三要素,氣動力,控制和推力。

三者已經得其一,那麼剩下的,涉及到機體內部的事情,反而相對容易解決。

花費了人工智慧AI“亞當”大部分算力的工作主要是動平衡計算,戰鬥飛行器的主流方案是靜不穩定,但是在飛行中又需要穩定,這意味著飛行員的操作需要被正確解讀,由計算機自動分解為各種響應動作,最終實現預期的姿態要求。

有時候還會因為安全閾值,做出Glock策略,飛行員在過載狀態中動彈不得時,自動調整,並非是劃拉幾下操縱桿,推推節流閥,踩踩尾舵那麼簡單,尤其是氣動力控制面較多的飛行器,相關的計算更加複雜。

如果不是依附於陳非的生物腦,“亞當”也沒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搞定這麼多的計算量。

為了在現實當中準確還原出設計方案,陳非差點兒把手掌給磨禿嚕皮。

&n:對手為“神眼”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