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太后聞言腳下一滯,後者面色一喜,正欲起身上前,復又見喜太后前行了一步,留下了一句話,門開了,迎著朝陽,話傳進了楚揮的耳朵裡:“揮兒若是不成長,又怎會拿路葉做那投石問路的石子呢。對了,先前你大哥雖未提,但是隱隱透露出,欲遣人接你回來。”

大開的殿門,初升的朝霞順著大門照了進去,一束微黃夾雜著淡白的光暈,耀照在楚揮的身上,楚揮卻感覺不到半分暖意,渾身冰涼。

......

喜太后說到做到,待楚蠧鰲的一應後事畢,便帶著兩個孫子,一道去了九宮山,任楚揮如何哀求,一生未再下過山。

且說這楚揮雖說智慧謀略膽識,皆不缺乏,然終歸是年幼,許了隨候無數好處,方才得了其相助,今大權在握時,隨行使者伯庸便要求其兌現當初的契約。

楚揮當然不願履行,從喜太后的口中得知,楚蠧鰲是願意接他回來的,慘遭隨候的人殺害了,竟還厚著臉皮找他履約。

若隨候此時在此,知曉其內心想法定然會震驚無匹,世間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徒。先前說動手的是他,如今後悔的仍是他,且將罪責推在了他人頭上。

止是不願又無法光明正大的與之翻臉,只得與上將軍項宇商議。項宇先遭其母唬弄,如今遇得其子如廝無恥,眼軲轆子轉悠一圈,將拒絕其的話,深深的壓在了心底,攬下了一切事物。

伯庸與其一眾從人,正於驛館中宴飲,忽聽外頭喊殺聲震天,嚇得手中杯子摔倒在地,連忙遣了從人外出查探。

未過多久,從人跌跌撞撞的跑了回來。神色驚惶的與伯庸說道:“伯庸大人,外頭的是楚國的上將軍項宇,聲稱我隨國使者乃是殺害其先王楚蠧鰲的真兇,欲拿下我等祭奠。”

伯庸最善揣摩人心,到得此時哪裡不明白,竟是終日打雁被雁啄,叫個半大小子給糊弄得團團轉悠。

經過最初的慌亂,伯庸此時已經平靜了下來,左右估算,今日怕是不能善了了,遂制止了從人到處尋找出路的做法。

獨身一人出了驛館大門,門外當中一人,高頭大馬,胯下的馬兒宛若木雕,一瞧便是見過大世面的,在人群中竟不似尋常馬兒那般焦躁,想來主人除了訓練有素之外,定是個控制慾極強之人。

見伯庸孤身一人出來,揮手示意拿起矢,對著驛館的軍士放下手中的矢,伯庸躬身一禮,道:“素聞貴國上將軍項宇乃是人中龍鳳,今次得見果為真也。”

得人誇讚,總是一件美事,不管其人是敵是友。項宇矜持的點了點頭,回道:“未曾想隨國竟有如此膽識之士,早年不曾結識,宇之憾事也。”

隼眼鷹鼻以及外露的東西,均表明其人乃是一位有野心、對操控他人慾望極強的人,伯庸對項宇初次見面的評價,因此他不介意為用自身的鮮血為其鋪上一層路。他問道:“上將軍今日因何堵我?”

項宇回道:“自是因為貴國對我王施以刺殺之行也。”

伯庸復又問道:“緣何得知?”

項宇頓了頓,回道:“自是我楚國新王告知。”

伯庸大笑起來,引得路過的百姓冒著森森鐵甲的寒氣,緩緩駐足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