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花開徵兆應,菊經風霜終傲迎。

龐蠲追至魏境地之時,齊兵早已撤退。四下查探,齊兵之前安營之地甚是寬廣,教人數其軍灶,數十萬眾。

龐蠲驚愕不已,與左右說道“齊兵來勢洶洶,且人多勢眾,不可輕敵,且容我再詳細計議一番,如何迎敵之事。”

一面追擊逃亡的齊軍,一面尋思著如何去做。

一夜追尋,始終不見蹤影。

翌日,軍中往前打探的軍士來報,發現齊軍留下的痕跡。

龐蠲立刻打馬追上前去檢視,仍是齊軍軍灶,止是一眼,他便覺出不對來。今日比之昨日,軍灶之數,略有不對之處。

忙遣了軍士上前清點數量,半晌,軍士回稟,數有五萬餘。龐蠲大喜說道“此乃天助也,齊軍恐魏至如此地步,竟是不見面便逃跑,且軍士每日愈下。”

魏王何早在進入魏境地之時,查覺無事,與龐蠲兩軍合為一軍了。此時聽聞此言,道“早知齊軍如此不堪重用,不若當時留下一軍,伺機圖韓也。”

龐蠲只當魏王何此話如風過境,又不好若其不快,只回道“王,此事待我軍將齊軍擊潰,再掉轉矛頭,對準韓國,相信屆時韓國仍未收整好,同樣是魏國的囊中之物。”

此時正值午時,豔陽高照著,二人未曾入睡,竟是發起夢來。

知曉齊軍此時晃如喪家之犬,龐蠲大軍便在後頭不緊不慢的追著,每次正好趕上齊軍韓鍋造飯,還未碰上面,齊軍便嚇得拔腿便跑,留下大量的軍灶在此地。

貓捉老鼠一般,龐蠲每遇軍灶,便會遣上前清點一番。從最初的十萬軍灶縮減至五萬,乃至最後僅餘三萬左右。

遂與魏王何說道“王,此次幸而有你耶,齊軍見我軍不戰而自潰,王的氣運非同凡響,果真洪福也。今次可追上前一力下之也。”

魏王何不解的問道“上將軍,未曾見過敵軍,如何便先道起喜來?”

龐蠲回道“王,平素裡可聽聞齊軍作為?”

魏王何點了點頭“膽小怕事,指的便是齊軍。”

龐蠲復又道“蠲正是知曉齊軍素來膽怯,如今深入我魏國腹地,得我大軍往返訊息,齊軍開始倉惶逃竄,不過三日時光,齊軍士逃亡者眾,過半數以上。如若此時兩軍對壘,不知他們可敢與我魏軍操戈相伐也?”

魏王何聞言大喜,又略帶幾分擔憂的問道“上將軍,此時便上前追趕,可能得齊軍也?止是齊人乃是天下文華之地,素來多智士,可要再探明白一些?”

在龐蠲看來魏王何的擔憂,完全多慮,分明便是瞧不上他龐蠲的能力。遂拍了拍胸脯,肯定的答道“王,待軍士們飽餐一頓,但兼程而行。追上齊軍指日可待。屆時再捉來齊將領為我王安一安魂,大敗齊軍,再一雪桂陵之恥。”

知魏王何心中仍有幾分猶疑,龐蠲便提議,仍將大軍一分為二,他龐蠲依舊領一軍騎兵前行追趕,魏王何領步兵在後頭斷後。

如此安排皆大歡喜也,龐蠲不願魏王何同行指手劃腳,魏王何同樣不願跟著前往,只因他心中的那點不安,愈發嚴重。止此時身邊再無王林出謀劃策。

兩軍輔一分開,龐僧便帶著騎兵揚長而去,徑往追趕齊軍。而魏王何雖落後一截,同樣緊追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