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魏王何知曉今日的無意之舉,造成將來的走投無路,不知是否會收斂一些。

王林請辭成功,未過幾日,便舉家搬走。適往琅琊主家,暫無動靜。

說來也巧,王林離開魏國之日,正與龐蠲、魏王何發兵之日相同,故兩不相見也。

......

三軍隱藏行蹤,一路行來,相安無事,待現出行蹤之時,已是直逼韓國新鄭。韓王代幾乎瞬間頭皮發麻,怎的先前秦方才退兵不久,魏兵又來。

只是他國已出兵,不是他在此抱怨幾句,便會退兵的,慌與左右商議。韓愍覺得應前往秦國求救,君不見,先前秦國退兵,又揚言與韓國相親之事嗎。鄭旦無可奈何的只得應和韓愍。

止是秦國當真會出兵相救嗎,韓王代不確定的想道。正好在此時,韓國丞相韓原出列說道:“王,不若向齊國求救罷。齊國前不久方才搭救過趙國,見下兩國已是交好,不若韓國國效仿之。”

韓王代深以為然,為防止耽擱時辰,秦國、齊國,皆派出來使前往求援。

派往秦國的使者,先行抵達,只是不知怎的,使者證明其身份的牌子,不知何時掉落,如今教秦守城將士,擋在城門口,不許進入。

無論使者如何開口,守將只一句依法辦事,若無身份牌,便是秦王來了都不好使。

使者急得團團轉悠,隨行的琴十二,試探的說道:“大人,瞧著這秦國,法度森嚴,十二深有體會。咱們不若沿著原路返回,仔細搜尋,儘快將身份牌尋回,儘快進城才是。”

使者一聽,猶如落水的人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一般,立時點頭,道:“十二說得極是,諸位速與我一道返回,找回身份牌。”

及至尋回之時,一切已成定局矣。

……

而徑直前往齊國的使者,亦遇到了難題。

只因那齊王驩,老邁昏聵,信了鄒季讒言,將田季與孫髕趕走了,見下不知所蹤。

而齊王驩又突發疾病,只來得及交代一句,世子繼位,便撒手人寰。

正值新喪,世子初繼位,齊國同樣多事之秋,如此一來,求救一事,便難以行進。

好在新齊王齊平,是一位有才智之人,當即便同意了,止是這領兵之人,他認為只有一人適合。

遂與韓國使者一道,前往一處深山之中。

此處雲白霧繞,伸手幾不見五指,奇花異草隨處可見。

韓國使者不合時宜的想道:此處瞧著靈氣逼人,若在此修仙,事半功倍也。

胡思亂想的跟著齊王平,一腳踏入迷霧之中,瞬間天旋地轉,物換星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