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民風不化,利弊兩端(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到底經過戰亂,雖無大的侵擾,可百姓終是膽顫心驚,生怕哪一日做了秦軍士的刀下亡魂。
是以城破之後的幾日,昔日摩肩接踵的芙蓉之城,幾無人出外,若不知曉屋中有人,還以為,秦軍大軍來到之時,蜀國百姓早已撤離,不知情的人瞧見,當以為如今的蜀都已是十室九空矣。
玄應離幾日裡來,接連去了芙蓉城主街之上,便發現曾經的蜀地百姓,如今的秦地百姓,在自家房中探頭探耳,以觀秦軍士動向。
只百姓遮遮掩掩之下,仍叫玄應離發現其中不對之處。芙蓉城餘人皆好,只美婦人,幾不可見。
蜀地雖有南山作為天險,戎狄為首,面向楚地,雖民風有幾分不開化。可蜀地當地物產豐饒,山清水秀,養出來的人兒,個個水靈靈,明淨淨。
稍有幾分麗色之人,不是幼童便是老媼,正值芳華之齡者,盡是容姿平平。顯然此事有不對勁之處。
翌日喬裝一番的玄應離,領著從人數人,徑直出門探聽去。
因了玄應離的有心打探,至後來之事如臂指使,方才有了後來的移風易俗,也教蜀地更快的與秦地融為一體。
擔心有人認得他們一行人,便徑直去了偏遠之處打探。更見閭里蕭條,幾無人煙,心中大駭。
但見一老翁拾薪而歸,忙迎將上前,拱手一禮道“老丈,我乃遊學之士,偶過此地,如今天色已晚,家中從人不識途,可否指點何處可歇上一宿。”
老翁乍見十數者人,大吃一驚,以為遇見強匪。
晚霞之下,綠彬掩映,花香四溢,杉杉有禮的學子。倒教他放鬆幾分警惕,然對方到底人多勢眾,仍有幾分受怕。
玄應離見老翁神色,心知其害怕,便說道“老丈,小子年輕,家中長輩不放心,特派遣人護佑一二。還望老丈莫要生憂才是。”
兒行千里母擔憂,若是長輩所遣之人,當無礙。只是瞧著幾位從人的模樣,仍有幾分劍出鞘的利感,頗有幾分心驚肉跳。
玄應離只當所選幾人,乃是軍中好手,倒是不曾有疑。便錯過了遮掩一身鋒芒,傳回國中,教玄氏有心之人發現,以血脈之親找上門來,欲謀求福祉。此話且揭過不提。
老丈雖是膽顫心驚,仍引著幾人沿著林蔭小道,徐徐步出。
新歲之際,亦是豐收之時,小道兩旁的樹上結滿了紅黃相間,青橘漸次的果子,果真乃是富饒之地,如此偏遠之處,仍有可供口食之慾的果子。
與老丈相詢之後,知是無人之地。且知曉早前,無人敢上前嘗試,色澤豔麗的果子,憂心果子害人。一日,村中一潑皮無賴,懶事生產,偷摘了去,村人見其無事,始知可食也。
謝過老丈的玄應離與從人徑直上前,摘了幾枚果子,就著林地中水清洗,清洗畢,分出與老翁,老翁連連推辭,再三不過,受之。
眾人一起啃食起來,老翁瞧著玄應離一行人,與他同行同吃,未曾表現半分不適之處,大感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