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露重,萬籟俱寂。

睡去半日不曾察覺睏意的二人,與秦王昭世面面相覷。

冷小帥後知後覺反應過來,啊,他是秦國公士了。一旁的魏無忌早已沒了言語。

好奇的問道秦王昭世“王,怎知小帥還有話未曾言明?”

秦王昭世回道“昨日黃昏之時,可還記得教本王配合一事。當時未曾直說,恐怕是擔心王后會為此事憂心。本王說得,對也不對。”

冷小帥張嘴便想否認,那是子虛烏有之事。可在秦王昭世的目光之下,點了點頭。

秦王昭世點了點几案,道“可是要要行軍了?”

冷小帥已經驚愕得沒了底氣,他雙手一攤,道“王,此事你從何而知,此事小帥只在心中隱隱規劃,還未與任何人商討過。”

秦王昭世微笑道“此去韓國,近半年時光,小帥總不至於帶著無忌公子游山玩水去了罷。”

魏無忌聞聽此處,方要點頭道果真如此。

便聽冷小帥已拍案而起,頗有幾分家中圈養動物炸毛的模樣,道“王,莫非是小帥肚中蛔蟲嗎?”

魏無忌點了一半的頭,便僵直在了那裡。不可置信的望著二人,懷疑起了自家人生的路。

秦王昭世知凡事過猶不及的道理,點到為止便好。

因此他問道“小帥公士,是有何打算?”

冷小帥彷彿鬥勝的公雞,又恢復了士氣。他回道“王,此次小帥假借遊玩之名,探了不少虛實。”

恐是真遊玩假探路罷,未免其人惱羞成怒,在座的兩人都未挑破此話。

秦王昭世探過身子,道“哦,是何虛實,可與我細細道

冷小帥一正神色,道“此言正合我意。王,小帥欲出兵蜀地。”

魏無忌忽然開口說道“不若伐韓。”

秦王昭世道“但聞二者其祥。”

魏無忌接著說道“應當親近魏國結交楚國,以示秦國的親善之力。出兵涇、渭、洛,堵塞軒轅、緱氏兩個隘口,阻擋通屯留之路,交好二國之時,相機佔領二國的土地。此時諸侯已是自顧不暇,秦可奪上古九鼎,以令諸侯,諸人莫敢違背,如此可立秦王之大業也。而今,蜀國乃偏僻之國,且以戎狄為首領。”

接著道“若此時出兵蜀國,教士兵疲勞,且百姓勞苦,卻並未建立起名望;取其地,亦並非大利。且無忌聽聞爭名奪利者,便要在朝廷、市集之間。如今與諸侯相爭,便是以天下為市集、朝廷,若秦王不去爭奪,反倒去了那蠻貊之地與之爭搶,秦王之大業,相去甚遠矣。”

魏無忌話落,冷小帥慨然出聲,道“不然。小帥聽聞若是想要富足一個國度,需要廣開其地;若是想要強兵,則需要教百姓富足;若是王欲東出廣納百姓,則定要廣施王的恩德。若三則兼備,王的大業可實現矣。而今秦國弱且民不足,小帥願王凡事從最易著手之處開始。”

接著道“蜀國,乃是西方偏避之地,奉戎為首,譬如夏桀商紂之亂。此時,若以秦士攻之,猶似以豺狼虎豹追趕羊群耶。取之蜀地足以廣國,其財足盡富民,整治武備且又不傷害百姓,蜀國便已歸降矣。而奪下蜀國,諸候皆不以為秦暴,取盡蜀國財富,天下不以為秦貪,如此可一舉兩得,名利雙收之事,且有除暴、平亂、安民的好名聲。如今韓乃六國食合盟一國,若貿然進攻,必引起天下的人刀劍相向,秦國危矣!”

再道“如今兵出韓國,且為上古九鼎,秦名聲敗壞矣,且無利可圖,再者擔上不義之名。”

復又道“還請王允臣詳說其故。”從頭至尾不發一言的秦王昭世頷首,允准。

再道“上古九鼎,如今乃是天下人之九鼎矣;”韓與諸國相親也。若上古九鼎教秦國得了,諸侯必來伐,六國之力,因上古九鼎而再合,相互扶持,秦國危矣!此小帥所慮之危,萬萬抵不過奪蜀之地來得萬無一失耶。”

秦王昭世聞得此論,肅然起立,躬身一揖,道“小帥公士,上善!昭世願從之。”

魏無忌亦是對冷小帥佩服得五體投地,他仍著眼於眼前,而對方已是看見了長遠之時。一時激動提出的建議,早已在冷小帥陳詞之時,忘在了九宵之外。

魏無忌亦起身與之深深一躬,道“無忌願為公士馬前之卒。”

冷小帥教二人的大禮,弄得有幾分不好意思,撓了撓頭,呆愣愣的說道“算不得甚事。”

知曉冷小帥本事是一回事,可當面體驗便是另一回事。當真教人蔚為大觀。

秦王昭世問道“小帥公士,可有出兵詳細計劃?”

冷小帥點了點頭,道“王,小帥已有制定。為防人多口雜,便不與王細說。且宜速出兵,時日一久,恐生變故。”

秦王昭世回道“如此,此事便交由小帥公士,本王也好生瞧一瞧,近三年時光,軍士訓練結果如何。莫要教本王失望。”

冷小帥神采飛揚的說道“王,小帥定不辱使命。”

翌日,朝廷之上,秦王昭世以數功並賞,將冷小帥提升為上將軍,而原上將軍擢升為大良造。且宣佈其秘練軍士,短時日內無須還朝,諸臣不疑有他。

秦王宮園子裡,一處名陶然的涼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