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二章:久別逢君,鄰行一卦(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秦昭世眉頭深蹙,顯然也知曉此事,不過對於甘羅的去世,也同樣惋惜,不僅因為少年智計取趙地,更重要的是甘羅離世,年僅十二歲。
只是今日秦昭世的目的,並非是甘羅,而是另有其人。他道:“在這之後聽聞你又覓得一位賢相,可是為真?”
秦濟民顯得很高興,因為他的父母一直在留意著自己,並非那等拋棄便置之不理之人,因此父子二人的談話,極為順利。
他道:“君父說得不假,此人名喚李斯。本來濟民想要請姑父、妹父再做丞相的,只是他二人都不願再操勞,希望就此隱退。
像小帥舅舅、應離舅舅他們一般,逍遙快活似神仙,有時濟民都想一撂挑子,跟著出去浪跡天涯了。不過孩兒始終記得,那年仲秋心中許過的願望。
偌大的秦國,孩兒總需要有人相助的。
是以,濟民學了一回君父,尋了賢士,這才找了李斯。初時乍見,無甚出彩之處,後來卻發現此人竟能承姑父之志,揚我大秦律法。”
言語之間,秦濟民對此人多有讚揚,也對其十分信任,且對其委以重任。
但凡大才,合該有此境遇。
可是秦昭世的心,就是忽然之間安定不下來。
那位李斯他見過一回,此人是有繼承陸清塵之志的能力,可關鍵在於,他並非如同當時的陸清塵那般,極心無二慮,一心只記得為秦國著想。
此人有非同一般的功利之心,為了此等事,可做出非常人難以想象之事,當時他與惜賢親眼所見,李斯因利而傷人,足可見此人之心性。
若是將來利與法,起了衝突,又當如何?
不過這些年入秦,助秦濟民也出了不少的主意,只要上位者能制住這樣的人,也不矢為一樁好事,前提是在位者持身正。
如今是秦濟民在位? 這位丞相的權威尚不足顯? 李斯比秦濟民年輕歲餘? 將來若是子嗣繼位,這位丞相不知會做何事?
眼下為尚還未發生的事,若是過早介入,恐適得其反。
且如今的秦濟民已長大成人? 做為父母不能時刻陪伴便算了? 見面便對其指手劃腳? 生出不必要的麻煩來。
屆時秦濟民以為其父? 對朝中之事? 仍不願鬆手,意在剪除其羽翼,父子間的關係亦會談了去。左右為難之際? 便見到了相談甚歡的母女二人,以及兄弟情深的兩人。
遂出聲道:“惜賢? 你們都快過來,昭世有事相詢也。”
幾人都從善如流的過去了? 洛惜賢問道:“昭世哥哥可是遇上了難題?”
秦昭世是也不是的的搖頭,復又點頭,道:“方才我與濟民閒聊,忽感心口不適,你們且為我瞧一瞧,可是身子哪裡有不妥之處?”
年長之人,慣比年輕人愛惜生命一些,如此舉動,倒是十分合常理。洛惜賢、秦玄水二人不疑有他,二人交替著探脈,皆一無所獲。
此時倒像一個旁觀者的秦流芳,若有所思道:“興許是君父與大哥血脈相連,有所感應,並非是君父身體上有何不適呢?”
與此同時,洛惜賢感覺自己探的右手,忽然輕點了三下掌心,此乃秦昭世十年如一日的習慣,從前是點几案,此時只有相握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