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知秦濟民搖了搖頭,道:“濟民此來,是為君父,為濟民,更重要的是為秦國,與蘇季公子說對不住。”

蘇季瞬間便愣住了,當初在秦國受辱之事,真是沒齒難忘。是以,轉而投了六國,從而與秦國爭鋒相對,可這麼多年過去,本以為塵封的記憶,卻在瞬間破土重出。

那個畫面真是記憶猶新,若是確認秦濟民是當真來道歉的,蘇季還當此人是故意的。正因為是誠心的,才教蘇季心底最後的不甘也散去了。

說到底雖在秦國受辱,可那等人事,並非是他人所能預料的。怪只怪當初的秦國,還未教化罷,如今再有那樣的景象,已是不可能。

所以蘇季才會羨慕自家師兄啊,同樣無家之人,卻比他蘇季幸運不少。

不過就這般原諒,也不太好。蘇季問道:“怎的是秦世子前來,在位的可是昭世秦王,與你的干係不大罷。”

秦濟民復又躬身一禮,他道:“君父如今昏迷不醒,已不能親自前來也。一直無緣與蘇季公子相見,君父總是有遺憾的,雖未開口,濟民卻能明白他心思。”

蘇季渾身一震,知曉秦王昭世遇刺,卻不知這般的嚴重,瞧見秦濟民的落寞,想來此生是無緣得見了。

不過,若是六國得知這個訊息,只怕會樂瘋了罷。趁著秦濟民年少,分了秦國,乃是不亦樂乎之事。

屆時沒了秦國,合縱的由頭,也跟著消失了,他蘇季又當何去何從?難道再尋下一個秦國,蘇季的心思在電光火石間,千轉百回。

最後化為了一聲淡淡的嘆息,嘆從何來,不可知。

他道:“既然如此,如今秦國大權在秦世子手中,若是季此時一聲令下,便有人進來將你捉住,從而和秦國換好處,抑或是永絕後患。秦世子無懼否?”

“死當然可怕,但是濟民信得過丞相大人,以及蘇季公子的情誼。”即便聽了蘇季可怕的假設,秦濟民仍是面不改色。

如此倒教人十分讚賞,蘇季與魏無忌說道:“師弟這運氣,委實太好了些,倒教師弟好生眼紅也。”

“如此好運,倒是得多謝上將軍。”魏無忌承認好運的同時,亦不忘感恩冷小帥。

冷小帥的大名亦是教諸國聞名,唯一讓六國詬病的,以及想不通的是,為何好好的洛國不待,偏生的去了秦國,與六國作對。

放在從前蘇季是不會明白的,可是眼下有了嫣兒,亦是明白了過來。雖與秦王后無男女之情,可是自有一份姐弟之情,自不會任其在秦國,毫無根基,由人欺負。

當然世人不會知曉,通常都是洛惜賢欺負人,從來不會任人欺的。

平白添了些堵的蘇季,有些不太樂意了。

其實今日與魏無忌二人皆心知肚明,在拿到了古玉後,蘇季一定會應下秦國所請,只是也要考究一番,是否值得應下。

故而有了這一連串的發問,不過心中更堵了便是。

蘇季認為是中軍幕府人多了的緣故,卻在此時忘記了,六國將領一道議事時,幕府裡擠得滿滿當當的。選擇失憶的蘇季,欲將兩人一道趕出去。

恰在此時,六國將領相攜而來,伴隨著的還有那仰天的笑聲。蘇季只得作罷,迎了出去,問道:“諸位有何事,這般開懷,莫非是開了那咸陽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