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賭的王翦,心中沉甸甸的。然很快便沒有多思的心情了,只因林風動了。王翦將縛結好的那一卷竹簡,隨身攜帶,一直在等待著合適的時機,只是一顆心,怎麼也放不下。

同樣憂心的還是趙括,將一切部署好之後,卻發現有些無處著手了。

當下第一戰從何處進攻?

往日裡指點地輿圖時,那是何等的自信從容。

今日拿著地輿圖,卻有些犯難了,望著遠處近在咫尺,又遠在天涯的秦軍,趙括卻遲遲不知指向哪一處合適。

只因趙括手中,拿著探子探回來的訊息,上有秦軍兵力集結的分佈圖,主力集結在南營,西營留下的是不是重兵,北營則已前進三十里。

三道營壘,隱隱呈相互之勢。

唯今只餘下了一道,上黨東面。

縱觀大勢,趙軍統共六千乘大軍。五千乘做出兵之用,另一千乘作為大軍,看守著禦敵的城牆,作為退路,以及看守糧道。

如此看來,趙括並非是完全放棄了防守,只是將趙軍的主力,皆用在了進攻秦軍,端得上是一個可攻可守的戰法。

且據探子回報,秦軍在此同樣有對等兵力。

趙括以此為根據,將秦軍與趙軍當真大戰,會遇上的情況,一一設想過。且秦軍如今已是勢同水火,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既然如此,自是要拿出趙軍的優勢來。

趙軍以輕銳猛攻為主,在同等的情況下,遇上秦軍,則會多上許多的優勢,號稱盡閱天下兵法的趙括,自是有幸一觀《孫子兵法》的。

其中的: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教越括十分的在意,趙秦同等的兵力,一旦在一處戰起來,既無力將趙軍打散開來,又不能將趙軍圍攏過來。

兩軍一旦交戰起來,不外乎幾種情況:相互進攻,或是秦軍主攻,或是趙軍主攻,亦或者,如同現在,再次對峙。

只是兩軍已經對峙了三年,秦軍一直不曾有動靜,若是趙軍同樣耗在此處,趙軍不佔任何的優勢,以國力來說,如今的趙國,遠不及秦國。

長久對峙,只會讓趙國,陷入長久的虛耗之戰中,而如日中天的秦軍,再加上秦國的良臣賢相,若是一直對峙下去,等到趙國國中空虛,那才真的災難,恐怕會兵敗如山倒也。

趙括手中還有另一則訊息,致使下了進攻的決定。

探子喬裝入了秦營腹地,知曉了糧倉所在。

這般的‘不設防’,倒是讓趙括確認一件事,秦文謹未嘗敗績之事,乃是秦人捏造之事,只為讓秦軍有一位不敗神話,守候著秦國。

因主將秦文謹,吹捧出來的名聲,如今見他趙括,便懼了三分,更是不足為懼,老將王翦雖有過往功績,可人已老矣,如同他趙國廉頗。

更遑論,並非是秦軍主將,左右不了秦文謹的任何決定。

秦軍主將的不作為,累得幾千乘大軍,同樣虛耗在此處,也教趙國不作為,這是要教趙國,將趙國虛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