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馬服君子,秦武公子(八)(第1/2頁)
章節報錯
端坐在几案前的楚王揮,聞聽宮人來稟,蘇季已在政事廳外候著。遂將手中的摺子合攏,擱置在一旁如山的摺子上,隨意伸展了下四肢。
蘇季進入政事廳,便瞧見楚王揮安然端坐於几案後,一副不急不緩的模樣。心裡暗贊楚王揮一回,遂上前行禮,隨後便候立在一旁。
果不其然,見狀的楚王揮,因方才摺子而皺起的眉宇,在此刻舒展了幾分。他道:“蘇季愛卿來得正好,本王正好有事相商。”
蘇季佯似有不解,眉稍輕蹙。問道:“王可是遇見了煩心之事?”
楚王揮點了點頭,將案上方才收攏的摺子,遞予蘇季。道:“蘇季愛卿可自行觀之。疑難之事,盡在其上。”
蘇季伸手接過摺子,徐徐展開,折中之事,緩緩映入眼簾。將摺子交予蘇季後,楚王揮安靜的坐在几案後,似是在閉目休憩。
一時間政事廳中,中餘下蘇季翻動竹簡的聲音,清晰入耳中。竹簡上的內容其實並不多,只是蘇季出於謹慎,為防錯詞漏句,是以仍花了三刻鐘,方才將摺子盡視之。
收攏摺子之時,蘇季仍是緩慢有序的捲動,待最後一片竹簡上的字,都瞧不見時,蘇季恭敬的將摺子呈遞楚王。
接著問道:“王可是疑,此時楚國應當如何做?”
楚王揮同時睜開闔上的雙目,驚喜道:“還是蘇季愛卿懂本王的心思,正是如此。
本王在考慮,是否在此時摻和一腳,又因先前的合縱之約,又不得不駐足觀望。還望蘇季愛卿為本王解惑。”
楚王揮幾句話,箇中意思,卻十分複雜。其中深意,蘇季番皆領會。
首先提及,是否摻和秦國趙國的戰事,再道合縱之事,乃令其裹足不前的因由。
若是無意戰事,以此從中謀利,壓根兒不會有今日的會面。既是有意,卻前來問蘇季,意圖十分明顯。
當初的合縱,乃是蘇季提出,至今尚未完成。如今遇事,自然需蘇季解決。
橫豎都要蘇季提出一個得利的法子,意在楚國進可攻,退可守。進去摻和,能獲得最大的利益,若是不摻和,同樣能得最大的利益。
既有為難之意,亦有考究蘇季能耐的意味。
幸而蘇季在方才,手握竹簡一收一攏間,已有了對策。
因宮中地底有火龍,蘇季將熱出幾許薄汗的手,自厚重的衣裳裡放出。已然進入冬季的日子,人們早將單薄的春衫,換作厚重的冬裳。
即便如此,也損不了蘇季挺直的脊樑,他道:“季以為此時,宜原地觀望。”
楚王揮本以為,蘇季會就此提出趁火打劫,哪知竟是按兵不動,說不失望是假的。以他之意,即便不在此時動趙國,容易引來其他五國的反撲。
可是隻動秦國,那便是上佳的抉擇,如今的秦國富庶。
內有蜀郡太守玄應離興修水利,嗇夫杜子季改善土地,幾乎人人有糧有可食,雖不到飽食,餓殍卻是一直在減少。
外有上將軍冷小帥四處征伐掠地,大良造秦文謹平生未嘗一敗績,即便只是鎮守,亦教人不敢犯秋毫,更遑論一旁的老將王翦,及其子王賁等一干將領。
百官之首,先有陸清塵,後有魏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