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盍對於兩的話,皆不置可否。

先前出言那人,又道:“秦軍能耗幾時,長平在趙國境地,糧草輜重隨時可取,而秦軍卻要遠道運來。這中間的耗損不計其數。秦軍還能與我趙國耗上幾年不成?”

反駁的那人,也道:“哼,正值荒歲,趙國國中本就不豐盈。若是秦軍當真與我趙國耗上幾年,敢問趙國又能撐住多久?

如今應當考慮的是,如何能快速的教秦軍退去,死守在趙國長平,總歸是一件壞事。不知王意下如何?”

趙王盍竟然附和般,點了點頭,他轉而問道:“不知諸位尋秦文謹的兩位孩子,可有下落了?”失蹤近一載的蒙恬、蒙毅,至今尋不見人。

之前尋找兩個孩子,雖是眾朝臣皆知之事,不過都只是在私下,如今擺在了明裡,諸臣明白,這是趙王盍決意與秦國相抗衡了。

負責尋找蒙恬、蒙毅的臣子,煞白著臉走了出來,道:“王,自那兩個孩子走失之後,再沒人見過他人的蹤影,無處可尋。”

趙王盍勃然大怒,道:“秦軍來犯,諸位無人可敵便罷了,也拿不出個甚主意來,如今竟是連個人都尋不到。你們是想告訴本王,趙國當亡嗎?”

氣急之中的趙王盍‘口不擇言’,朝臣齊齊稽首長跪,不復爭辯。

趙王盍同樣不發一言,兩廂對峙。

過了許久,方才有一人抬眼,他道:“王,此事不急於一時也。廉頗將軍年歲雖大了些,不復早年的衝勁,可是守城綽綽有餘。在這其間,趙國可謀而後動也。”

早已六神無主的臣子,此時也跟著附和道:“臣以為,此話言之有理。”

先前分作兩派,爭論不休的臣子,在此時亦跟著說道:“臣附議。”

“臣附議。”

......

自那日之後,長平的戰報,便每日一報加急送至郢都。趙國朝堂一派繁忙。

有成日在趙王盍跟前出主意者,還有腳不沾地,城中城外來回奔跑,尋找失蹤的蒙恬、蒙毅,互不侵擾。

每每收到訊息的趙王盍,心中的鬱氣,亦跟著一日高漲過一日。

想他趙國先君趙武靈王,何等的竟氣風發,不也折在了他的手中,且趙武靈王時期,秦國可不敢如此逼迫。

心中自認為遠超自家君父的趙王盍,心中的想法亦在悄悄的產生變化。

直到某一日,趙王盍收到一則訊息。

反觀之,對壘的兩軍,趙王盍亦拿定了主意。是時候結束這場,明眼可見的虛耗之戰了。

只不過久不經戰場的趙王盍,不會明白,有些事,一旦下了決定之後,便如覆水一般難以收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