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

文華盛地,素來受人景仰。

只不過原先人才輩出的齊國,如今面目大改,算得上是面目全非。

早些年間只稷下學宮,便讓各國的學士,趨之若鶩。更兼之,齊國有諸國為之嚮往的辯學,許多疑難之題,皆在此處產生,與得到解答。或者留待後來人去思考、去探索。

輩出的能人,思想在此地經過激烈的碰撞,產生的火花,只零星半點,便足夠齊國,日復一日的繁衍下去。

若是有那通變靈敏之輩,甚至還可將前人的東西融會貫通,衍生出新的東西來。將這世間的美好繼承下去,自於那腐朽的,便是延續也不會太久。

好比這齊國千百年來的文華傳承,受到齊王平痴迷修仙之術,而中道斷絕,或可壓得住一時,不可能壓得住一世。

只不過瞧著仍然讓人心中隱隱作痛,曾經在這片土地上每日探討學問,或是論上幾回諸國或親或敵的時勢,抑或者拜訪盛名享譽的大士,再不濟三三兩兩,做伴踏青遊玩,時而唱和兩句。

再如何也不是眼前,蘇季見著的模樣。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因了齊王平沉迷修仙,這齊國上下給人,有一種舉國皆仙人的錯覺。張口不再是“王道”、“霸道”之類的,如何如何。

而是:

“陽明兄,今日覺著身體如何?”

“甚好,不日便可追上王的腳步。”

“咦,陽明兄是如何修習的,可否教導小弟一二?”

“那是自然的,你且隨我來,我發現一處,可參悟天地的好地方。”

二人的言語,自是引來許多耳力極好之人,一副欲一道前往觀之的模樣。二人也渾不在意,左不過多了幾人,一道參悟罷了。

修習仙術,一日未成。自然是要食五穀的,幸好百姓們,自知修習資源無他人那般充實,只得老實種地。這也保證了齊國一干人等並未餓死的境地。

不過亦有例外,總有那些個寒門之中,欲一飛沖天之人,在他們看來,斷然識文斷字是出路,

可若是早早的便沒了這條路。豈非是隻能空著肚子等死了?若是有了奇遇,趕在王的前頭修成了仙人,那便是天大的造化啊。

一路行來,並無甚不同。蘇季有些不是滋味,將撩起的車簾放了下來。轀車的門簾皆非車廂壁那般厚實,乃至於內裡暗淡無光。

放下簾子的蘇季,心中有一分悵然。甚至開始懷疑起來:他蘇季最近這般四下奔跑,為的是什麼,為的便是這樣的君王,治理出來的國度嗎。

旋即又搖了搖頭,蘇季暗自苦笑道:“還未戰,便先怯了。實非先生的弟子也。若是將來,能將秦國戰敗,屆時再勸也為時未晚也。”

迷茫不過一瞬間的事,蘇季又恢復了鬥志。朝著齊國臨淄行去,只是再不願掀開簾子看一眼,齊國如今的境況。

轀車內小几上的棋盤,自踏入齊國之後,蘇季也並未再動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