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三個不服管教的(第1/2頁)
章節報錯
韓策這麼一說,沈季康反倒想起來了,“我覺得許默的女兒許天寶在警察問話時說謊了。”
韓策望向沈季康,表情有點嚴肅,“你怎麼認定她說謊?”
他覺得一個七歲的孩子應該不敢對警察說謊,畢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學校裡接受的教育觀點,都是將警察視為最值得信任的人。
所以如果許天寶真的說謊了,那恰恰說明是她身邊有人刻意教她向警察撒謊。而這個人最有可能是她的爸爸許默。
若真的是許默教許天寶撒謊,那他真的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沈季康根本不需要回憶,審問許天寶的所有過程和細節就像電影一樣在他腦海裡回放。
許天寶當天穿著淺藍色的輕薄羽絨,灰色的棉褲,衣服似乎穿了幾天都沒換,袖口和胸前都有油漬。
她的頭髮亂糟糟地紮成一撮馬尾,劉海耷拉著,看樣子有兩三天沒洗頭了,臉上的面板和嘴唇都有點發幹,似乎沒擦過潤膚露和唇膏。
當時,沈季康就在想,蔣麗麗遇害後,這個可憐的小女孩根本就沒得到貼心的照顧,可見她爸爸和她之間的親子關係並不好。
許天寶看著沈季康時,神情很緊張。
他每問一個問題,她的眼神都有些遊移,然後下意識地望向右下角的方向,低聲回答問題。
在心理學上,許天寶回答問題時下意識望向右下角的舉動像是她在說謊的表現。
有心理學家提出過這樣的觀點,一個右撇子說話時如果看向右邊,說明他的右腦半球正在運作,而這個區域是專門負責創造和設計的——也就是說他在編謊話。反之,如果他看向左邊,那就是在理性而有邏輯地回憶事實。
而許天寶是右撇子。
沈季康因此而判定許天寶在撒謊。
聽了沈季康的分析,韓策神情微慍。沈季康不應該這樣草率斷定許天寶在說謊。
他沉聲道,“你提到的這種說法的思想體系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誕生的,最開始的時候其實是將人的重構記憶和真實記憶做對比,後來不知從哪裡開始,說謊和真實記憶也被納入了它的研究體系裡。
以至於現在它的傳播越來越廣,許多機構的人事部在招聘時,會專門觀察應聘者的眼睛,看看他們在自我介紹時有沒有說謊。
但實際上,判斷一個人說謊的方式要複雜得多。首先,要根據一個人的行為判斷說話真偽,必須設定一個基準線,先找出他說真話時的表現,然後才能根據行為的變化來做推斷。
更何況許天寶還只是一個七歲的小孩子,她說謊的表現應更具有她個人的特性。”
沈季康還是堅持他自己的想法,“理論是一回事,但許天寶的現場表現又是一回事。
首先,她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都很少提及到她自己,每次說她的父母,她只是說爸爸媽媽,而不是我爸爸,我媽媽。
這是人說謊時下意識的表現,他們會把自身剔除出去,比如他們會說‘車壞了’,但不會說‘我的車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