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宮之後楚九州就開始忙碌起來,而離靖之也正式出仕。

離靖之的名聲在外,昭帝在世之時也一直想要請他出山,只可惜每回都被他拒絕。昭帝也不是不生氣,但是離靖之在天下學子裡的名聲太盛,昭帝也沒法輕易做什麼手腳。

知道離靖之一直在楚九州的身邊當謀士還真不算多,他雖未隱姓埋名,卻也沒有正式出現在外人跟前。故此對不少人來說,他這次能夠出山入朝為官,很顯然是看重楚九州這位新帝。

也是因為如此,一些原本還有些搖擺不定之人便逐漸穩下心思擁戴新帝。而且訊息一傳出,天下大多數的讀書人皆是激動不已,開始拼了命的努力,只盼自己能有一日可與自己心中的偶像一起在朝為官。

再等離靖之將成為此次恩科的主考官的訊息傳出後,那些來趕考的舉子簡直樂瘋了。

誰也不知離靖之日後是否還會再來當主考官,說不定也唯有他們這一批舉子才有機會稱呼離先生為“座師”。

如此殊榮,天下讀書人誰不羨慕?

“早知如此,朕就該早些放出訊息,說不定還能多炸出一些不願意入朝為官的才子呢!”楚九州惋惜不已。

離靖之苦笑道:“您就別再拿臣開涮了。”

楚九州笑道:“先生在學子間的影響力之大,可不是朕隨便說說的。”

離靖之知道他的脾性,倒是不會多想,只道都是別人給的虛名,哪裡值得多提一句。

說笑幾句後,楚九州面色一整,道:“這也是好事!朕今日找先生,也是想要跟先生商量一事。”

離靖之連忙道:“皇上請吩咐。”

楚九州擺擺手,道:“私下相處之時先生無需多禮,當初朕不得不遠離京城之時先生也心甘情願的隨同離去。對朕來說,先生與朕有半師之誼。小七兒和念楚都叫先生一聲爺爺,先生只需如同以往那般與朕一般相處就是看。”

就如同他私下裡依舊能忍受葉正珏的毒舌和嘲諷一般,他並不希望離先生因為兩人身份的改變就跟著改變對他的態度。

以後如何他不敢保證,但是至少這份情誼他會一直記在心中。

離靖之連忙低頭掩去眼底的一絲水色,再抬頭之時又是那個談笑自如的離先生。

“皇上對恩科之事可還有其他的想法?”

楚九州敏銳的察覺到離靖之對他的態度恢復到了以往的模樣,心裡也輕快了起來,道:“正要與先生商量!有不少學子原先並無入京趕考之意,不過先生出仕為主考官的訊息一放出去,有一些原本不想入朝為官,或是在觀望等著看朕這皇帝當的如何的學子也有了意向。朕想著,不若再給那些人一個機會。”

李頸椎沉吟片刻:“皇上想讓那些未曾報名之人也能進考場?”這事兒可操作性倒是大,可是也是真的壞了規矩。

楚九州嘆了口氣:“先生一直跟隨在朕身邊,是最瞭解朕目前狀況之人。朕如今是真的求賢若渴,這滿朝文武能幹實事兒的臣子是有,可是安逸慣了,不少人都是得過且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雄心壯志早就被磨滅,只想著安穩到致仕。倒是也有一心想要往上爬的,可多半都是蠅營狗苟之輩,本事沒多少,鑽營的手段倒是不少。”

他目光沉沉:“最為重要的是,朕的所思所想,這些習慣了中庸,不願意有改變的臣子們絕不會贊同。朕需要一批能明白朕的做法,能有滿腔熱血去為朕實現朕的想法和計劃。”

而中規中矩走科舉之路上來的新人他要,那些在尋常人眼中叛經離道的才子,他更想要籠絡到手中!

離靖之道:“此事能做,只是難免落人口實,對您的名聲不妥當。”

楚九州道:“無妨,朕還扛得住!更何況朕相信幾年之後,這些風言風語都會自動消聲。”能過的更好,誰願意一直受窮?他要做的那些事情是為了大楚百姓,更是為了大楚的江山社稷。一時的不理解也無妨,待日後自會有定論。

見他如此堅持,離靖之自知他不會再改主意。事實上他也並無試圖說服楚九州之意,跟在楚九州身邊這幾年,他是最瞭解他的所思所想。在他看來,楚九州的那些想法一旦化為現實,那大楚終將迎來真正的盛世!

“此事說好辦也好辦,那些才子素來有名聲在外。可由學子公認的公正之人聯名舉薦,若是達到一定的人數,可參加此次恩科。”

但是細節上的事情也很多,尤其是眼見著恩科之日就要到了,時間趕的很緊。而且這種舉薦方法也有弊端,分寸一個把握不好,就容易鬧出事情來。

這天底下最難對付的就是學子,他們真要鬧起來壓根都不怕死。說靜坐就靜坐,說死諫就死諫。當年他還是個小秀才的時候,就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最後可以說是血流成河,死了不少人。當時引起學子鬧事的主謀,最後也被砍了頭。

“這事情要好生處理,免得讓人鑽了空子鬧出事情來。皇上您才登基,若是有人鬧事,會對您不利。”輿論是把雙刃劍,這件事要是出了岔子,這把劍就會直接對準皇上。

楚九州對這一點自是毫無異議,他本也沒打算把自己搭進去。至於具體如何做,還得叫上葉丞相和他岳父大人一起商量。至於其他臣子,他倒不是看不上他們,而是那幾個老臣當中也有不希望有任何大變動之人。現在時間緊迫,他可不想在多費唇舌在這種事情上。

等數日之後,這個訊息一傳出,立刻又引來極大的反響。不出所料,有不少人覺得這不合規矩,而且對不少寒窗苦讀十年的學子也是不公平。但是很快又被另外一群人給壓了下去,尤其是那些有才學有才名,卻是有些狂放不羈,不願意出仕為官的才子們,他們的號召力本就非同凡響。如今有他們出面,大多數的學子還是改變了最開始的態度就算不支援也至少不會反對。

至此,此事也算是敲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