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老臣都走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宋濂雖然有時候很糊塗,但是卻是個博學、正直、敢諫又清廉的好臣子。
老朱確實有點不捨得。
宋濂和劉伯溫同時告老還鄉,在朝野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老朱獎賞了他們不少財物,田地,還命人護送他們二人各自返鄉。
大臣們不管真心還是假意,在朝堂上拍老朱的馬屁,說他是“一代明君”“皇恩浩蕩如波海,聖德無量似山嶽。”
反正什麼好聽挑什麼說。
如今言官的領軍人物都回老家了,剩下的人以後也別再傻不拉幾,悶頭跟老朱對著幹。
不然沒有任何作用,還死路一條。
這裡面最高興得意的人當數胡惟庸。
如今不管是敵對派,還是他這一派,都沒有人能阻擋他的腳步了。
現在可以放手大幹一場了。
我要成為開天闢地,空前絕後的絕對朝臣!
我要學那司馬炎和蕭衍,有一日定要坐在金鑾寶殿上,接受百官朝拜!!
老朱卻在次日就給他潑了一盆冷水,在早朝上大大稱讚了劉伯溫之長子劉璉這一次主持科舉清廉中正,剛直不阿,特提升他為吏部侍郎,兼任監察御史。
直接把劉璉從一個沒有實權的七品國子監監丞變成了從三品。
比上次曾秉正還要誇張,簡直就是一飛沖天。
老朱這意思很明顯。
劉伯溫,宋濂走了,言官這邊的勢力頓時弱了許多,所以要補充“兵力”。
若是要補充言官的兵力,自然是劉伯溫的兒子最合適。
要不是宋濂的兩個兒子老大隻會寫書法,老二有點呆呆的,老朱肯定要把他們也提拔上來。
言官也看明白了,雖然大家心裡都很不痛快,可是想想如今他們這邊除了工部尚書兼御史臺右御史大夫安然是個從二品,再沒有大官。
胡惟庸那邊卻日益做大。
言官這邊若再不提拔個能說敢做的人跟他抗衡,以後言官豈不是更沒活路。
所以言官心中雖然都不快,卻都不出聲反對。
淮西派自然是不會肯。
李存義出列說:“劉璉雖然在此次科舉考試中表現出色,可是一下提拔這麼快,有點不合規矩。揠苗助長,對他反而不好。”
其實他想說,劉璉算個什麼東西,又沒有軍功,今日之前他連大殿都沒資格上,憑什麼跟我兒子李佑平起平坐?!
他老子劉基離開朝堂的時候也才是個三品。
老朱淡淡地說:“咱觀察劉璉好久了,他挺有能力的。若不是劉基為了自證清白壓著劉璉不讓他自薦,也不許人推舉他,劉璉也不至於三十好幾了還只是個七品官。更難得的是,他自己從無怨言,辦事認真,甘於清貧。如今這樣的年輕人,真是少之又少。不像某些人,仗著老子有點功勞,沒點本事和人品卻想封侯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