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也覺得怪異了,叫幾個士兵回頭去詢問後面的百姓。

片刻後,士兵帶著一副複雜的表情回來了:“回殿下,他們是怕倭寇,覺得跟著我們比較安全。”

朱柏皺眉:“這一塊經常遭受倭寇侵擾嗎?”

這裡離海邊至少也有百八十里路,倭寇竟然敢深入到這裡?!

張玉小聲說:“寧海灣最近的岸邊距離此處只有十幾里路。若是遇見大潮之日,大船都可以進入寧海灣。若是小潮,他們也可以停在灣口然後劃小船靠岸。寧波雖然靠海更近,可是寧波的水軍強。寧海只是個縣,只有幾個衙役……”寧波的水軍由剿倭總兵官吳禎領軍。

吳禎也是一員猛將,俘獲陳友諒,剿滅水匪。

一句話,他打水戰就沒輸過。

他洪武三年被老朱封為榮祿大夫、柱國、靖海侯,食實祿一千五百石,獲賜鐵券,子孫世襲。

只要他守著的地方,就沒有倭寇。

朱柏咬牙:“原來如此。”

這幫倭寇柿子撿軟的捏,還不長記性!

上次從長江入海口進來,被他全殲。

現在還敢從寧海灣進來。

寧波守衛雖然派了五十個人護送朱柏,可是加上朱柏的人也不夠一百。

帶著這一群百姓,等下要是真有倭寇襲擊他們,他們也未必能保護得到。

寧波守衛的領隊說:“殿下不必憂心,臣把他們驅散便是。”

朱柏擺手:“他們又沒做什麼,為什麼要趕他們走。”

朱柏下了馬走過去,問:“你們如何知道倭寇會來,可是有同鄉親戚朋友被搶掠。”

有人小聲說:“小人是寧海人。最近有一幫倭寇經常來犯。小人跟著殿下,是想求殿下想個法子滅了這群倭寇。”

後面有人說:“我們隔壁村幾乎被殺光了。那些倭寇不是人,是畜生。連孕婦和孩子都不放過。”

“我躲在水缸裡躲過一劫。聽到那幫倭寇說,他們是來報仇的。專門在這裡等殿下來。”

“他們有兩三百人。”

朱柏歪頭問張玉:“今天是四月多少了?”

張玉:“四月十二。”

朱柏:“也就是說,還有三日就大潮,那幫倭寇又要來了。”

張玉:“是。殿下莫要涉險,今日速速留宿寧海縣。明日就去臨海就好了。”

朱柏搖頭:“我能躲,百姓怎麼躲?!”

再說既然對方是來找他報仇的,他就更不能躲了。

朱柏問張玉:“我們在寧海有驛站對吧?”

張玉說:“是,寧海驛站也是按照殿下的要求修的,牆高且堅固無比。門一關。他們絕對進不來。”

朱柏笑了笑:“我教他們一個法子,他們肯定能攻下來。”

張玉:“啊?!”

朱柏轉身對身後的人說:“諸位想不想滅了這幫倭寇。”

後面的百姓和商客都說:“想啊。這幫人太可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