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塌前語(第2/2頁)
章節報錯
“既然做得很好,為什麼要皺著眉頭?”甄氏低聲問道。
“以前不是這樣的。”陳翊琮輕聲道,“以前不要說父王,就連國子監的夫子們也經常指出孩兒的各種錯漏,甚至有些地方,就算他們直接指出了,孩兒也不一定當時就能明白,還得回來再想一想。
“所以我覺得這些人沒和我說實話。”陳翊琮看向母親,帶著幾分不快,“他們奉承我。”
甄氏哈哈笑起來,笑得帶起眼角的些許皺紋。
“位置不一樣了,是這樣的。”甄氏平息了幾分笑意,“你現在沒有感覺,但他們已經感覺到了。”
“那怎麼辦。”陳翊琮眨了眨眼睛,“我現在要是又錯了,豈不是沒人能攔我。”
“原本就沒有人能攔得住。”甄氏望著陳翊琮。
陳翊琮愣了一下,他猛然想起那些歷史裡忠臣死諫的故事,想起那些聽不進苦口良言的帝王和他們最後的下場,不由得困惑起來。
“但史書上……”
甄氏嘆了口氣,向著陳翊琮揮了揮手,示意他靠近一些。
陳翊琮跪靠到母親的床邊——就像小時候那樣,甄氏輕輕揉了揉陳翊琮的腦袋,“史書都是臣子寫的,從來也沒有哪本書是君王留下的,臣子的眼光……和君主的……到底不大一樣吧?”
陳翊琮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甄氏繼續道,“那些被留在史冊上的錯誤,通常來說……大概就兩種。要麼是根上就錯了,沒有做正確的事情,要麼是執行錯了,沒有正確地做事。
“君王選賢任能,廣開言路,賞罰分明,都是為了正確地做事,一旦過程裡出了什麼紕漏,那麼透過這些進言,你可以重新排佈局面……
“但是這些,都沒有辦法真正幫你,在最初做出正確的決定。
“你知道的永遠是有限的,人心又難以估量,沒有人能和你保證哪件事做下去一定會有好結局。事情如果陷入了爭執不休的局面,那最後拿出來的辦法一定不是最好的,而是最平庸的——甚至是無用的。
“尤其是現在,”甄氏看著世子,又低聲重複了一遍,“尤其是現在……”
“你只能靠勇氣,經驗,還有一點智慧,去試探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甄氏輕聲道,“所以為臣者犯錯可以挽回,為君者……每一步都有其代價。”
陳翊琮趴在床邊,忽然覺得這話實在有些耳熟。
他有些忍不住地打了呵欠,然後驟然回憶起——是的,皇爺爺也說過差不多的話。
他揉了揉睏倦的眼睛,“……皇爺爺也是這樣嗎?”
“大概……是吧。”甄氏眨了眨眼睛,有些話她想了想,還是沒有說。
陳翊琮嘆了口氣,“母妃怎麼會懂這麼多啊。”
甄氏噗嗤一笑,“我很小的時候,你外公就是這麼教我的——上頭看決策,中間看理解,下頭抓執行。”
說起父親,甄氏不由得泛起些微的笑意,她望著床頂說起從前的事。
幼年時父親就常常與她一起讀書,後來大了些,她又被交付了家中錢糧的管理,再後來更是就許多來歷不明的往昔真實卷宗,與父親激烈爭辯……
還有她第一次隨父親一道進宮——
“對了,”甄氏忽然想起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關於衡原君……”
她看向世子——少年已經支撐不住,趴在床邊睡了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