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絕妙之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養心殿裡一向垂落的幕帷,此時已經全部揭開,整個殿宇都呈現出一種令人陌生的光亮。
眾人一併俯身行禮,而後內閣的四人起身站去兩側,只留鄭密一人仍跪在地上。
建熙帝已經換上道袍,束起長髮。
“說說吧。”建熙帝的聲音帶著幾分隨意,“結果如何?”
“回聖上,”鄭密緩緩從懷中舉起一道奏疏,“城南營地,北地流民共一千二百三十四人,經查,共有三十七名金賊嫌犯,已盡數收監候審,餘下流民仍安置在城南營地中,等候進一步的篩查。”
“篩查什麼?”
“篩查是否有邊緣通敵的嫌疑,”鄭密抬起了頭,“後續要做的事情,臣已經都寫在了摺子裡,請皇上過目!”
黃崇德緩步上前,雙手接過了鄭密的奏疏,緩緩遞到了建熙帝的跟前。
建熙帝沒有伸手去接。
“這三十七名金賊嫌犯……”建熙帝的身體微微前傾,“你是怎麼查出來的?”
在這一瞬,宋伯宗父子的目光也同時落在了鄭密身上,他們近乎屏氣凝神地等待著鄭密的回答。
鄭密昂起頭,“這三十七人,通曉金人文字!”
一時之間,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自前朝天啟初年,大周與八個金人部落就全部斷交,民間的交流管制亦極為嚴厲——北境原本有許多周人也會說金人話,等到建熙年間,會說金人話的就少了。
除了幾個常年被侵擾的地域之外,地理位置稍稍靠南的周人幾乎沒有幾個還能通曉金人言語。
但即便是在天啟之前,在許多邊境周人都能說一口流利的金人話的時候,能書寫金人文字的人,依舊鳳毛麟角。
原因很簡單,金人自己不事教育,除了極少數的貴族自幼有師傅教習之外,大部分金人終其一生都只認得自己的名字而已——而這些目不識丁的金人平民,也正是日常會和大周百姓溝通的主要人群。
因而,在大周境內,除了少數有文書要務在身的譯官、使臣之外,幾乎沒有什麼人能掌握金人的文字。
這一點,也是昨日申集川向柏靈透露的重要資訊。
“鄭大人怎麼知道這三十幾個流民通曉金人文字?”宋伯宗皺起了眉頭,“這麼隱秘的事情,總不至於他們會親口招認?”
“他們當然不會招認!”鄭密振聲說道,“我們前日就已經錄入了一遍城內所有流民的資訊,其中就有一條,往昔營生之中是否會與金人接觸——當時有幾個百姓答了是,因為他們在北境邊境當過幾年民兵,此外再沒有人承認過。”
“……所以是詐出來的?”宋伯宗又問道。
“是,也不是。”鄭密望向宋伯宗,“閣老可否先聽我把話講完?”
宋伯宗暫時緘口。
鄭密又道,“申將軍此前說過,之所以懷疑這批流民與金人有關,除了近半月來的離奇案件之外,還有百姓在城中發現過沒有燃盡的碎紙箋,上面帶有奇怪的符號,當時有人以為是有人在城中養蠱作祟,結果送到衙門裡一看——”
“這一段不用再說了,”一旁的黃崇德看著建熙帝的臉色,輕聲打斷道,“城中發現帶有金人文字紙箋的事情,申將軍之前就和皇上來說過了,所以皇上才會給申將軍下密旨,讓他去協理鄭大人的差事。”
鄭密怔了一下,很快又恢復了先前的神態。
“總之,我們從中推測,這一批混雜在流民之中潛入的金人奸細,必定不是等閒之輩——能夠流利使用金人與周人的語言、文字,且混跡於平京還能做到不被認出,那必定是金廷大力培養的間者。”
建熙帝已經有些不耐煩了,事實上,他根本不關心這些推理,他和宋伯宗一樣,只想知道——這三十七個人懂金文到底是怎麼查出來的。
被精心培育的間者,絕不可能會在敵方暴露自己會金文的破綻!
不論你給他看什麼,聽什麼,他裝不懂就是了。
若是鄭密今日要拿一些似是而非的證據來混淆視聽,那他這頂烏紗帽也就不必再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