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半年多回來,宿舍裡的人自然要以這個藉口慶祝一番,當然是萬峰出錢了,誰讓他有錢呢。

有人出錢就有人跑腿,七八個學生就跑到小店去抬了兩箱啤酒和很多肉類魚類的罐頭。

宿舍裡的爐子燒得旺旺的,高三兩個宿舍的人開始歡慶,彷彿過年了一般。

歡慶一直持續到半夜時分才結束。

第二天萬峰去拜會了於國老師。

職高進入高三後文化課就相應地減少,通常只有半天的文化課,其餘都是實習課。

其中感覺沒有高考希望的學生更是連這半天的文化課也不學了,尤其是其中的女生,更是都跑張旋的服裝廠賺錢去了。

間接地說,萬峰給張旋建的這個服裝廠也算是職高不產生大學生的罪魁禍首了。

因此教室裡只有稀稀拉拉幾個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在上文化課。

於國走進教室的時候看到萬峰坐在座位上頗感意外,不過也沒說什麼。

一堂課上完,於國把萬峰叫到了辦公室。

“萬峰,有件事兒你給出出主意。”

“老師,什麼事兒呀?”

“現在不是開放了,都時興搞副業嗎,總廠領導給咱們學校一個任務,讓學校幫著廠子想一些致富的門路,學校領導為這事兒還專門召開了會議,讓我們群策群力想辦法,可我們也想不出什麼辦法,正好你回來了,我覺得這個事兒還是交給你比較靠譜。”

想致富的門路?

職高學校雖然算不上正規的學校,但在紅色總場也是最高學府,八十年代也算是精英薈萃了,總場讓學校想致富門路倒也合情合理。

自己這點趕了,回來就碰上這事兒。

“總場要搞什麼專案和要進行多少投資呀?”

“只要專案好,總廠領導說錢可以到銀行貸款。”

在這裡搞實業的問題萬峰以前就想過,這裡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其實是不怎麼適合搞實體經濟的。

人口基數少而且遠離內地市場,產品進入內地迴圈圈代價太大,這也是幾十年後東北三省受到制約的主要原因。

“老師,你看養豬怎麼樣?咱們這裡地廣人稀,盛產糧食,發展養殖業是一條出路。”

“這個問題我們也討論過了,但是大規模發展養豬業萬一市場消化不了價格就會跌落,養殖戶如果沒有效益或者效益少必定就會放棄,似乎也不是一條很好的出路。”

這個問題萬峰也考慮到了。

“可以進行再加工呀,把豬肉變成其它形式的食品進入市場就沒有這種後顧之憂了。”

“可是怎麼進行再加工呀?”

萬峰的腦袋裡想起了一種食品。

“可以投資做火腿腸,那樣就不會有後顧之憂了。”

“火腿腸?什麼玩意呀?”

火腿腸起源於日笨和西歐,八五年華國除了南方有土法醃製的火腿外還沒有火腿腸這種東西出現。

萬峰覺得龍江這裡具備這個企業誕生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