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工李工他們設計的這條組裝線是五萬輛的線,我們現在一天能下一百輛車,要達到滿載估計還需要一些時日。”

這是個正常現象,因為是半自動化裝配線,這和工人的熟練程度還是有關的。

隨著工人的熟練程度增加,裝配線的產能自熱會有提高。

“那條線現在就閒置了嗎?”萬峰指著車間另一側一條封閉的生產線問。

裝配線打造成功後,一下鋪設了兩條,但是因為發動機的產量不足,另一條線現在閒置著。”

“在發動機產量無法解決的情況下,只能閒置了。”

這條來自鈴木的發動機生產線,年生產能力是五萬臺。

而南灣廠自己設計的整車組裝生產線是雖然也是五萬臺的年產能力,但是因為一下鋪設了兩條,這樣就缺了一條發動機的生產線。

李達等人已經把發動機生產線的圖紙畫了出來,準備複製一條線。

但是這條線很多機件的加工精度他們現在的機床根本就達不到。

好在現在有了從蘇聯來的數控機床,只要把這些機床吃透,仿製一條發動機生產線就不是什麼難事兒。

只要發動機生產線能仿製成功,他只要有場地有人,一年生產多少都可以。

至於智慧財產權…在八七年日笨人和我講智慧財產權?

你愛找誰找誰去。

好像當年他們仿製西方產品的時候還和人家講過智慧財產權一樣。

再過幾年再說智慧財產權的事兒吧。

不過等那個時候再說這個問題他已經有自己的智慧財產權了。

在裝配車間的下一個包裝車間,一輛輛從裝配車間下線的沒有前輪和車把的摩托被裝進了木架子裡,外面用紙盒箱套上。

然後後進入倉庫進行登記,在往下就是被客戶提走。

萬峰來到了蘇聯專家講課的車間。

這個車間裡現在沒有那麼多工人聽課了,但是依然有二三十個工人在這裡接受蘇聯專家的培訓。

這些人都是陳道和李達選拔出來的操作能手,他們屬於第一批要被培訓出來的工人。

齊紅赫然在列。

這個女人了不起呀,竟然被挑選到這裡來了。

她現在還是學徒期呀。

萬峰很快發現了一個現象,齊紅竟然老跟在陳道的身後黏黏糊糊的。

哎呀我去,那天他腦海裡閃過的那一個念頭不會特麼成為現實吧?

齊紅這個女人難道有戀父情節?

當初萬峰安排她去對方韓戴成的時候她一點沒猶豫就去了,而且還把韓戴成迷得五迷三道的。

這種可能性非常的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