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4章 擺脫危機(第1/2頁)
章節報錯
人算不如天算,突如其來的晶片斷貨讓華光的生產出現了混亂。
因為制裁問題,華光的手機晶片製造陷入了困境之中。
本集團只剩下華光電子的二十萬片的月產能,這少了六成還多的供應量。
沒了晶片自然也就造不出手機了。
高筒不供應晶片後,國內還沒有這種水平的的晶片加工商。
放眼國外,眼下就只有兩個地方還能加工,一個是寒國三牲,一個是泰集電。
日笨雖然還有一些企業有點晶片生產能力,但是水平已經真的不行了。
現在只能從這兩家選一個代工商了。
華光科技總經理凌雲偉就找來了泰集電,把自己原來生產的晶片圖紙讓他們看看,看看他們能不能生產。
泰集電從成立開始,這些年主要是生產了一些低檔的專用晶片,這些年沒有發展出太大的規模。
它們和三牲正在競爭平果的晶片製造代理,在弄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沒有接華光的晶片製造任務。
三牲同樣也沒接華光的任務。
這樣一來,華光手機的供應量每個月就只剩下二十萬臺的產能。
這供應國內的需求都不夠,就別談出口了。
影響手機的普及率不說,供應不上產品還要面臨天價的經銷商賠償。
一時間凌雲偉焦頭爛額。
軍方的任務是絕對不能減少的,沒奈何萬峰只能督促華光通訊和華光晶片的擴建快點完成了。
這兩個地方的生產線擴建雖然已經接近尾聲,但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實在不行就只能賠償損失了。
這時萬峰才覺得華光的晶片加工規模還是太小了,將來的手機將面臨一年幾千萬部乃至上億部的銷售,華光現在的生產規模就算包括擴建後的規模也不好乾什麼的。
你現在連千萬片的晶片都生產不了,到了4G時代你拿什麼去堆產能?
現在的困境只能挺過去了,好在不超過三個月,到六七月就可以緩解了。
萬峰要為將來在進行謀劃了。
當機立斷,在黑礁開發區買下了緊挨著黃城村的一大片土地,他要在這裡打造一個年產千萬片的晶片製造基地。
南灣集團的投資主要還是以本地為主,能在本地投資的自然不會到外地去。
肥水不流外人田,在這一點上萬峰和別人沒啥區別。
造福家鄉依然是第一選項。
現在黑礁開發區和將威工業區幾乎已經連上了,在黑礁開發區投資和在將威工業區投資已經沒什麼區別了。
這裡將成為北方最大的晶片製造基地。
這塊地一半是山一半是土地,總佔地面積兩千畝,工程總投資三十億,預計三年後一期工程開始部分投產,五年後全部投產。
這個基地建成投產後,它的晶片產量足夠支援華國國內的需求,這樣尚海的華光電子和深鎮的華光晶片以及南嘴子的華光通訊這三個地方生產的晶片就夠海外出口商品的運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