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隊載譽歸來自然要受到熱烈歡迎。

從銷售部門反饋的資訊顯示,自從八月下旬車隊參加比賽的報到在中央臺以及一些省市的電視臺播放後,頂峰汽車的銷售開始直線上升。

以前銷售不佳的柴油機版的銷量也出現了翻番上升的趨勢。

從九月份開始出現效果,截止到十月底,汽油版銷量比去年同期上升了百分之四十。

柴油版則比去年同期的銷量上升了百分之一百三。

這麼一算賬,養一支車隊就是一年花個幾千萬也不是虧本的買賣。

一個集團一年的廣告費也不止這麼點錢呀。

車隊回來的第二天,萬峰就發放了車隊應該得到的獎金數一共是六百一十萬。

當車隊獲得第一個分站冠軍的時候萬峰就承諾,以後車隊得一個冠軍就發一百萬獎金,亞軍發六十萬,第三名發三十萬。

獲得車隊積分發十萬。

這幾個月,陸寧俊獲得了兩個分站和一個總冠軍加上車隊冠軍是四個冠軍。

管大海獲得了一個分站第一和兩個第三以及一個車隊第三。

再加上其他選手還獲得了兩次車隊積分。

五個冠軍三個第三兩次積分,按照萬峰的承諾一共是六百一十萬。

這筆錢會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到各人手裡,一線車手能稍微多分一點,後勤車手能稍微少分一點。

像陸寧俊和來報桂這一對冠軍車手每人分到了二十萬,管大海車組也是如此。

普通車手各自獲得了十七萬的獎金。

車隊其它工作人員一視同仁,每人十四萬元。

車隊四十多人萬峰就是這麼分的。

差距自然是有的。

但因為是萬峰親自給分的,車隊的人也就說不出什麼。

萬峰這也是為了車隊裡面不互相鬧嘰嘰,否則他才不會去親自出面去發錢呢。

人畢竟是不一樣的,有萬事不在乎的自然就有斤斤計較的。

萬峰做主給分了,斤斤計較的也就沒法計較了。

獎金髮放完畢後,萬峰和陸寧俊來報桂進行了一次時間很長的談話,談話的內容主要是兩個方面。

第一是擴大車隊的規模,從二零零四年開始,南灣車隊將開始進軍國內範圍的拉力賽。

適應幾年後會進軍亞洲乃至世界性質的拉力賽。

只有廣泛地參加比賽,車隊的影響力才會與日俱增,當然廣告效應也才會擴大。

萬峰準備從集團車輛方面的廣告費裡拿出一部分來進行車隊的運作。

反正都是這麼多錢空洞的平面廣告少投一點,立體的賽車上多投一點。

立體的廣告怎麼也比那些機械的廣告效果要好一些。

當然明年的重中之重是陸寧俊參加的達喀爾拉力賽。

對於參加拉力賽這個建議的陸寧俊是舉雙手贊成的。

雖然今年他一連拿了三個場地賽的冠軍,但對於拉力賽出身的他來說場地賽實在是不怎麼過癮。

還是拉力賽來的痛快。

另一件事兒就是關於成立改裝公司的事情。

萬峰決定把這個事情交給陸寧俊去做,讓他成立一個改裝公司,專門對賽車進行改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