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四十米十五米寬能安裝下裝配線的車間就夠了,也不用太大,用不了多少錢,有四五十萬夠了。”

聞聽二三十萬,李顯榮送了口氣。

“還有到南灣拉配件我看了,你家這兩臺破車不行,你這幾臺破車跑長途我懷疑得壞道上,那是耽誤事情的。你還是買幾輛新車吧,這個我們企業有,打八折賣幾臺給你。”

這個建議李顯榮接受,他家這幾臺車裡竟然還有老解放,在本地跑跑還湊合,到外地說不定交警都過不去。

再說經常出問題,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不斷,這出遠門拉貨根本不行。

一下午,萬峰都在給李顯榮提改建廠區的建議,一番算計下來,包括改建廠房買車買機床,初步預算是三百萬元。

這樣萬峰借給李顯榮五百萬元還有剩餘的錢給員工發工資和買配件。

建議完畢,萬峰開了張五百萬的轉賬支票,讓他到銀行去兌取。

“萬總!我們欠銀行三百多萬,這錢要是被銀行知道,說不定直接就被扣走了。”

這好像也是個事兒。

“你欠哪個銀行的錢?”

“工商、建設、人民都欠。”

“農行呢?”

“農行沒有。”

“那就寫農行的,你到農行去取不就完了。”

銀行各自為政,工商建設是管不到農行的。

這些事情處理完畢,第二天萬峰就和李達父子告別,離開恆仁。

過兩天李顯榮挑選完到南灣培訓的人,會由李達帶隊到南灣去。

萬峰前腳離開,李顯榮就到銀行提了一百萬現金出來,當天下午就給電機廠的工人們開了拖欠兩個月加上本月的工資,一共支出了三十萬。

員工們拿到屬於自己的工資一個個眉開眼笑,雖然這些錢不多,但對於生活在城市裡的人來說,沒錢這日子就不好往下過了。

發完了工資,李顯榮就說了要從翻砂加工和裝配各選十個人到南灣去學習。

去學習的條件是有文化、年輕、踏實肯幹。

這些出去學習的人,吃住企業負責。

符合條件的歡欣鼓舞,出去不但能學到技術還當旅遊了,而且吃住還不花錢多好的事情。

學成歸來在企業裡就屬於技術人員了,工資方面說不定還能有一些提高。

而沒有資格出去學習的則垂頭喪氣,這裡面以上歲數的員工和中年婦女居多。

這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

李顯榮就按照這幾個條件挑選了三十人,由他老子李達帶隊啟程去南灣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學習。

送走了去學習的人後,李顯榮立馬聯絡那些做彩板房的,以三十八萬的價格談下了車間的建設計劃。

在上凍之前,這個廠房要建設起來。

&nbsp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