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雷厲風行地就把兩個傳呼臺轉給了妹子。

張娟在傳呼臺也是工作了兩三年了,自然知道傳呼臺有多大的利潤,就算現在服務費大幅度降低,這兩個臺一年依然有千多萬的收入。

除去各種費用,一年剩五六百萬不是難事兒。

那二百萬的轉讓費一個季度她就能賺回來,所以她樂哈哈地就接了下來。

張璇同時還告訴她,傳呼臺還能幹個四五年,到時候轉型去做手機銷售。

這本來是當初萬峰給她設計的路子,現在一併都轉給張娟了。

張璇把傳呼臺兌出去後就回到了將威,在服裝廠幫著欒鳳打理服裝廠。

這期間,南灣集團的第二條微面生產線終於開工了。

這是一條柔性自動生產線,有六萬臺的產量,整條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非常的高,只需要十幾個人就可以完成幾十個人的工作。

這也是這條生產線打造了一年之久的原因。

這條線的投產讓幸福之光市場窘迫的需求出現了一些緩解。

幸福之光從一投放那天開始就成了天地寵兒,它靚酷的造型,優良的動力和低廉的價格,成為了當時有條件購車者的首選。

但也佔了當時市面上沒有多少選擇的便宜。

幸福之光也讓林來嶸惦記上了,她是到深圳辦事兒的時候在電視廣告裡看到這款車。

起先她並沒特別注意,只是那句廣告詞走遍萬水千山,路就在我腳下聽著很上口。

但是最好廣告裡一句南灣集團榮譽出品才引起了她的注意。

當她打聽到這款車的售價才四萬五千元華幣的時候,敏捷地認為這車在湘港一定有一個不菲的市場。

多了她不敢確定,賣出幾千輛應該有可能。

這也是上億港幣的利潤,她豈有不幹的道理。

林來嶸打電話告訴萬峰她要把幸福之光弄到湘港去發賣,但是遭到了萬峰的拒絕。

幸福之光在國內都不夠賣,完全沒必要往外走。

林來嶸一生氣就跑來了,死皮賴臉地賴走了三千輛。

“你們湘港人為了錢都這麼不要臉嗎?”

“誰說我們為了錢不要臉了?”

“呵呵,要想看一個地方的文化積澱,看它們的文藝作品就能得到答案。你們湘港的電影我可是看了上百部了,我發現裡面除了錢以外真的看不出還有什麼,可以確定你們那裡就是一個為了錢可以什麼都不要的社會。”

“原來你對我們湘港人是這麼理解的?”

“那怎麼理解?對了!說起電影有個事兒託你給辦辦,你們湘港有個叫月慧的女演員,現在大概過的挺悽慘的,透過你的關係一年給她投資兩部片子,讓她演女主。”

林來嶸疑惑地看著萬峰:“你也像湘港那些老闆那樣準備包小明星了?”

“包你妹呀!她是從大陸過去的,可惜自己眼瞎遇到個不是東西的老男人,當年她沒離開大陸的時候可是我的偶像,她的電影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就算我一個影迷幫她渡過難關吧。”

這個叫月慧的明星在大陸放著大好的前程不要,跟著一個大她三十多歲的老流氓跑去了湘港,然後混得人不如鬼,最後活不下去了在九六年跳樓而亡,當時才二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