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紅忠是沒什麼牽掛地走了,但萬峰的事兒還老鼻子了。

又過了兩天,也就是三月一號,清風車隊再次踏上了測試的旅程。

現在南灣集團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整車測試系統,在經過各種環境的極限階段測試後,再進行一次十萬公里的長途測試,整個測試才算圓滿完成。

清風各階段的測試已經完成,現在就是進行這最後一個耐力試驗。

預計會在三個月的時間裡完成,這個流程一結束,只要獲得生產許可,清風轎車預計年底就會在國內上市。

裝置生產部門已經開始設計清風的流水線了。

這個春天,南灣集團銷售最火爆的既不是轎車微面也不是手機傳呼機,最火爆的是VCD。

去年下半年,國內尤其是南方沿海一帶三十多個廠家引進了大批次壓制CD盤的裝置,擁有能製造STAMPER壓膜裝置的廠家至少有八家。

VCD的製作技術和CD盤幾乎是同一個技術,同時,廣東還有四十餘條LD黑線轉向工藝相同的VCD盜版盤領域。

因此去年的下半年,市面上的盜版光碟是鋪天蓋地,到八月份至少已經有六七百個品種的節目出現在北晶廣州等經濟發達地區。

當時盜版光碟的成本在十三四元左右,市面上的零售價南方通常在三十元一盤,北晶則在五六十元一盤。

再加上華光不時地在中央臺有廣告播出,到九五年年底的時候,全國知道VCD的人口比例已經超過百分之十五。

這樣,市場似乎在一夜之間突然就開啟了。

整個九六年,VCD市場裡的影碟機銷量高達六百萬臺,因此一過完年,走貨最多的就是影碟機。

華光科技日產五千臺的產量竟然還不夠經銷商提貨的。

當然這個市場並不是華光自己的,深圳廣州一些影碟機廠家也是忙的不亦樂乎。

當然這些廠家都是和華光簽署了協議的有了授權的。

當然官司遠不止只是國內廠商,外國的廠商也是夠陳文心忙活的,九五年底湧進華國的外國廠商也有十幾家,高士達、三星、索尼、松下、飛利浦、迪維斯等。

但不管是松下還是三牲抑或是飛利浦,它們幾乎都得到了華光的律師函。

對於國內的廠商,萬峰的授權費只是象徵性的,但是對於國外的廠商華光是毫不客氣。

國內廠商五萬元華幣的授權費等於沒要一樣,但對於國外廠商授權費直接上漲了十倍,而且還是米元。

每賣出一臺國內廠商是五十元的抽成,國外的廠商是二百元的抽成。

能幹就幹,不能幹就滾蛋,沒什麼商量的餘地。

即便這樣,這些外國廠商也一樣湧了進來。

年後,VCD在大型商場中的銷售呈狂熱的上升態勢,僅第一季度,VCD的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就上漲的百分百之一百零五。

上一世同期的VCD華國VCD市場,基本被外國廠商佔據,先鋒、索尼和三星三大品牌的市場佔有率之和高達75.5%。

而且這些王八蛋的售價高的離譜,始終保持在四五千元的水平。

但這一世,華光自己佔據了百分之四十的份額,因為有專利壁壘和分利制度的建立,外國廠商沒有能佔據主導地位。

緊隨華光身後的是新科、愛朵、萬利達和蜆華等,在往後才是那些國外的廠商。

價錢現在也沒壓制在兩千四百元左右,到了年底這個價錢會靠近兩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