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耶夫船廠又稱為黑海造船廠,是毛熊家第五大造船廠和唯一航母總裝廠。

毛熊家的各種航母都是這裡建造的,從第一代第三代到現在瓦良格號所在的第三代,還有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什麼的。

在毛熊時代,這個造船廠是妥妥的巨無霸企業,船廠佔地三百餘公頃,員工最多時達二萬六千餘人。

毛熊解體後,二毛子經濟不景氣,尼古拉耶夫船廠的經營也開始走下坡路,一年不如一年!為了維持船廠的生存,只好分割成總裝廠、造機廠、魚船廠和鑄鍛廠四個獨立部分。

現在,這個船廠還有沒有訂單萬峰不太清楚。

其實尼古拉耶夫市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建造大型軍艦的地方,黑海說是海其實就是一個大一點的湖而已,大型的船在這裡建造完畢要開出去必須經過突厥國的博士普魯士海峽。

突厥國和毛熊在歷史上就不對付,不知道掐過多少次架了,從他家的海峽過不給你穿小鞋才是怪事。

但是這裡是毛熊家唯一一個不凍港,而且尼古拉耶夫市距離黑海口段曲折迴環,避免了黑海里大風大浪的衝擊,水面相對平靜少浪,有利於港口建造大型船舶。

看到沒有,毛熊家唯一的不凍港就在一個湖裡並且一出門四面皆敵。

這也是毛子當年瘋狂的四處擴張的原因,它需要一個不管是印度洋還是太平洋的不凍港,但是忙活了半輩子也沒得到。

不知不覺之間,上午十點,特快列車準點到達了尼古拉耶夫船廠。

火車站裡船廠並不遠。

一走出火車站門口有三輛大型商務車和幾輛伏爾加轎車等在那裡。

眾人坐車走了十幾分鍾,終於來到了尼古拉耶夫造船廠。

老遠就看到無數的吊塔孤寂地站立著,像被大火焚燒過的森林裡那些黑漆漆的枯樹一樣沒有半點生氣。

在這些荒漠一樣的樹林裡,一條巨大的船靜靜地靠在船臺裡,彷彿一個得了重病的病人。

尼古拉耶夫工廠大門口寬敞的隔離區光禿禿的,水泥面已經長出了無數的雜草。

如果不是隔離區對面工廠大門口站著兩個荷槍的衛兵,這裡會被以為像切爾諾貝利一樣被遺棄了。

衛兵很認真地看了阿斯納耶夫出示的證件,然後開門放行。

萬峰以為這個工廠就門口這兩個士兵是喘氣的,但是進了工廠大門才發現這個想法是錯誤的。

工廠裡雖然沒有機器的轟鳴聲,但是人並不少。

一進工廠萬峰就看到最起碼有二三十人。

而且這些人還不是普通的工人,都是船廠的領導層。

像廠長馬卡羅夫,政委勃列申科、主任布羅佐科等。

顯然這些人的得到了上面的招呼,是專門在這裡接待萬峰這些人的。

雖然這些人的臉上帶著禮貌的笑容,但萬峰從他們那勉強的笑容中品出了無奈和不甘。尤其和久巴羅夫握手的時候,萬峰能感覺出他的手在輕微的顫抖。

一艘航母大大小小的艙室有三千多間,萬峰他們僅僅有五六個小時的時間,就是把他帶來的所有人都派出去在五六個小時候裡也看不完這麼多艙室,因此他們的時間非常的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