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部在南灣集團裡是個存在感較弱的部門,每個到南灣集團來參觀的人幾乎都沒有重視這個部門,除非是專門為它而來的。

其實作為機械加工的骨幹力量,機床在工業加工佔據著絕對重要的位置。

就是在南灣集團裡,也從沒有人瞧不起機床部。

作為華國唯一一個能生產五軸以上機床的單位,南灣機床其實在華國名聲真的不顯。

除了這些年南灣機床不怎麼涉及民企市場外,這也和李達的為人低調也有很大的關係。

李達在南灣集團是屬於一種隱形存在的,每年的集團頒獎會上,機床部門除了九軸聯動機床成功那年拿下了特等獎外,其它年上榜也都是三等獎和鼓勵獎居多。

因為這個部門的科研主要是以改良為主,屬於小修小補型別,自然不會得到什麼大獎。

不過這兩年也開始研究新式的加工中心,據說有一個專案已經快要成功了。

只是這些李達可能看不到了,因為再過五十多天他就要退休了。

一轉眼之間,李達在南灣已經待了八年多了,今年六十歲的李達將會在二月份退休。

李達來自北遼的一個小城盤錦,他的家並沒有搬到南灣來,他的兒子在盤錦一個企業當個小頭頭,但是女兒在南灣工作。

“再過幾天我就該退休回去享福了,不知道怎麼回事兒,到現在為止我才突然發現南灣這裡真的值得留戀。”

“要不您把家搬過來得了,南灣這裡經過環境改造,這兩天的環境也改變過來不少,雖然還沒達到青山綠水的程度,但也算是山明水秀了。”

“唉!我倒是想來,可是兒子孫子都不在這裡我來什麼意思?不過我會經常來看看的。”

一想到再過兩個月李達就要走了,萬峰心裡有一些傷感。

一轉眼李達要退休了,陳道也五十了,過這個年自己也都二十八了,這時間過的還真是快呀。

“接班人我都給你選好了,一個叫高平的大學生,是第一批來咱們企業的大學生,也在這裡待了三年了,有知識有技術也有魄力,我非常的看好他。”

高平這個青年萬峰也知道,李達以前說起過幾次。

高平現在是一個車間的主任,他那個車間被他管理的各方面都非常的優秀,那個新的加工中心專案就是他主持的。

“等你退休後我就任命他管理機床部。”

“咱們以前主要是供應軍方,在民用領域沒有什麼開拓,倒置華國很多人都不知道華國還有一個可以生產五軸機床的單位,這是遺憾呀。好在這兩年軍方的需求減少,咱們的機床也開始民用,明年的需求非常的大,明年接了上千臺的訂單。這些訂單我可不用犯愁了,讓小高去愁吧,哈哈哈哈。”

李達的犯愁不是犯愁沒活兒幹,恰恰相反是活兒多了幹不過來。

多軸機床並不是好生產的,一臺機床從切割第一塊鋼材到最後出廠,中間要經過數千道工序,既耗時又費力。

最初這個部門一年只能生產十幾臺機床,慢慢發展到生產幾十臺上百臺。

就是現在的部分部件有流水線供應,一年也不過幾百臺而已。

李達退休了就不用犯愁訂單完不成了。

看到李達露出猥瑣的笑容,萬峰無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