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輿論給你造出去了,你就是澄清了對你的品牌也有巨大的影響。

好在那個時候是網際網路還沒發展起來,這類新聞就是炮製出來也就在報紙上登登,影響範圍有限。

就算如此,萬峰也要做好應對預案。

於慶濤也像肖軍一樣帶著一堆司機來了。

他的這些司機和肖軍帶來的司機一比就有點參差不齊了。

肖軍帶來的都是他公司的員工,都是正經開卡車出身。

而於慶濤的司機就五花八門了,其中很多都是前兩年修蝦圈的時候開拖拉機的。

開拖拉機的也行,起碼也是開過四個軲轆的,只要不是開手扶拖拉機的也算湊合了。

萬峰到技校把技校最好的兩個裝載機學員推薦給了於慶濤。

技校的這茬學裝載機的學生還有幾天就畢業了,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了。

然後帶著於慶濤到窪後機械廠買了兩臺裝載機,由這兩個學員負責開到黑礁。

待於慶濤把他買的三十臺車開走後,萬峰才繼續開著翻斗車磨合。

閆凌的工作效率是真沒得說,這貨在南灣集團拍攝完了資料,回去加工然後和原來的皮卡廣告合成到投放,僅僅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

翻斗車的名字叫乘風致富路,他就著重突出致富路三個字,製作出了開上致富路踏上致富路的廣告語。

廣告畫面是兩個穿背心的青年開著兩輛翻斗車在田野上馳騁。

畫外音響起:廣闊天地,開致富路走致富路。

兩個兩個司機像兩個二貨一樣從駕駛室窗戶裡探出腦袋,二筆呵呵地伸出兩個大拇指。

這兩個青年是南灣集團的試車工,萬峰認識。

這就完了!?

這王八蛋!老子的錢就這麼被他賺去了?這特麼也太簡單點了吧!

廣告雖然簡單,但是效果卻不含糊。

六月九號,廣告在縣市兩級電視臺幾乎同步播出,省級電視臺也在一天後播出。

廣告投放的第二天,南灣集團銷售部門的電話就差點被打爆了。

所有的電話都是詢問翻斗車訊息的,多少錢出廠價,一個月能供多少貨等等。

北遼省各個市縣的農資汽車銷售公司紛紛訂貨,一天就定出了三千多輛。

這玩意一臺能賺一萬多元,三千輛就是三千萬的利潤。

原本還在適應性生產的生產線馬上就開始全負荷生產,暫時以一天五十臺的速度生產。

這條線一年僅有三萬臺的產能,怕是又應付不了火爆的銷售局面了。

中間如果再出點故障再停點電,能達到兩萬五千輛的產量就不錯了。

產量也就這麼地了,暫時是沒法再增加了,皮卡的需求比它更大都生產不了,就別提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