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濤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指揮手下的車輛填海,他手下的車隊已經發展到三百輛左右,不停地把砂石方從兩邊的山上挪移到海里。

預計今年年底可以完成填方。

土方填完,港口就要建設了,如果縣裡沒有往港口通火車的計劃,他就準備把到將威的火車續接到開發區來。

從開發區回來後,萬峰就急匆匆地帶著幾個人飛到了尚海。

譚勝和路金水到虹橋接機,等浦東機場建好就方便了。

尚海企業的註冊名稱是華光電子,科研大樓和車間已經投入使用。

譚勝和路金水陪著萬峰在科研大樓裡轉了兩個多小時。

這裡分成了一個區一個區,什麼電晶體區,積體電路、圓晶、前道後道,總共分了二三十個區。

接受過來的企業科研人員有一千四五百人,但是扔到這些區裡卻顯得空空蕩蕩的,有時好幾分鐘都遇不到一個人。

“這人還是少呀,什麼時候這裡面摩肩接踵就好了。”

一個電子企業科研人員少了,代表的就是實力不行。

電子企業就是靠著技術力量推著前行的。

“萬總!咱們華光電子開工後對尚海市半導體企業震動非常的大,很多已經在混日子的企業裡的員工和技術人員這幾天到咱們這裡來了不少,問咱們的待遇和招工條件什麼的,我雖然如實回答了他們的問題,但是卻不敢接受這些人。”

當初主動去找他們他們都處於觀望的態度,現在等企業開工了就有人上趕著來了。

“高階技術員專家有多少要多少,不用有一點猶豫,普通技術員也可以,至於普通員工就得挑挑揀揀了,要當然是要年富力強的,這和以前咱們接受那幾個企業不一樣,那時候是不管什麼樣的人咱們都得統統接受,現在當然要選選了。”

高階技術人員當然是有多少要多少,再有幾千萬峰也不會嫌少。

“我明白了。”

華國電子現在有員工在四千幾百人左右,這個缺口是巨大的,華光電子將來的員工人數怎麼也是要過萬的。

現在人不是問題了,企業立起門戶了自然就有人上門,而且還要挑挑了。

不是萬峰沒有同情心,老弱病殘他要來幹啥?

接受的那幾個單位他沒有一點意見,既然全盤合併對方,當然就的什麼都接受。

在科研樓裡萬峰還見到了幾個熟人,就是當初到將威去旅遊的那些專家們。

現在這個專家已經每個人坐鎮一個部門做科研。

科研大樓的主管是國內積體電路方面的大拿級別人物姚國勝,他的兩個副手也都是熟人:丘震和孔令燕。

萬峰和他們熱情握手,告訴他們有什麼意見和建議就提出來,企業會絕對尊重專家們的意見。

“挺好挺好,這樣就挺好!”

三個主管的發言發自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