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出門幹活,就是為了到年底能拿錢回家過年。

一個企業到了年底自然也是要看看這一年效益如何。

兩者的區別大概只是對年底這個詞的理解不同。

個人的年底通常是指陰曆年底,而企業的年底則是指陽曆年底。

也有企業是以陰曆為結算週期的,但南灣集團卻是走陽曆的。

每年的十二月下旬,當年的統計就會出爐。

南灣集團現在依然還是摩托車挑大樑,大頭的收益依然是摩托車,不過到明年這個局面可以要改觀。

截止到十二月十五號,南灣集團一共生產出ax100摩托六十一萬臺,飛躍90摩托五萬臺。

合計六十六萬五千三百一十九輛外帶十二萬臺ax100的發動機。

飛躍發動機暫時沒有出售的計劃,自己還不夠用呢豈有出售的道理。

原本ax100這兩年南灣廠生產通常都在七十萬或者是接近七十萬這個範圍內,但是今年因為三個月前拆了一條線去到西灣,因此產量受到了影響也就降了下來。

而飛躍90因為上線晚,生產線線數少產能也不如ax100,因此幾個月下來也就生產了五六萬臺。

雖然數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四萬臺左右的整車產量,但是因為ax100的成本大幅降低和新車飛躍的利潤點高,因此單單這些摩托車帶發動機就達到了去年集團的總收入。

摩托車發動機加上各種摩托車配件實現銷售收入五十億,實現利潤十三億一千萬還有零頭。

這個利潤率有點出乎萬峰的意外,貌似高了。

這都超過百分之二十了。

摩托車下面是電子類的傳呼機和學習機。

傳呼機今年的銷售勢頭繼續增加,數字機出貨二百萬臺,被市場消化了一百七十萬。

漢顯機出貨二十五萬臺,市場消化率超過百分之九十。

這其中林來嶸功不可沒,僅僅湘港太彎兩個地方就消化了十萬臺。

這兩個地方的銷量竟然基本等同於大陸的銷量。

在九十年代初期,這兩個地方的經濟實力還是大陸不能比擬的。

雖然數字機因為摩托拉的降價受到了一些影響,但依然取得了九億元的銷售額,實現利潤二點五億。

這個利潤比乍一看比摩托車還高,但其實已經賺的很少了,電子類產品的利潤都是初期高,然後逐漸走低,幾年後退出市場。

可以說電子類產品在上市初期不能獲取最大的利潤,後期就沒啥搞頭了。

與數字機相比,漢顯機的資料就更亮眼了。

雖然銷售數字是數字機的七分之一,但是利潤卻僅僅比數字機少了六千萬。

傳呼機為集團創造了四億多的利潤。

再往下就是學習機了,二代的華光學習機正在逐漸替代一代華光學習機,學習機的銷量從去年開始增長的速度開始放緩,基本保持在年出貨量二百萬臺上下。

九一年依然如此,出貨二百萬臺,和數字傳呼機的實際銷售數量相當,銷售出去了一百八十萬臺。

實現利潤一點八億元。

電子類的產品華光自己直接生產的就這麼多,餘下都是機械加工了。

今年讓萬峰感到意外的是機床的銷售。

最高檔的機床現在都在供應軍方,基本沒有進入民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