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清閒時間到東莞來看看了。

張石阡像只辛勤的蜜蜂一樣痛並快樂著。

四個月的時間,西灣廠已經生產出了五萬多輛摩托,這些摩托只要才從工廠出車間就被經銷商全部拉走,一臺都不帶剩的。

西灣廠的產量基本滿足了整個東廣省對摩托車的需求,並有少部分開始向復建和西廣省蔓延。

西灣廠的設計能力是年產二十萬臺,但找目前的發展看,這個產量根本就達不到。

無他,配件跟不上。

配套廠商在這四個月的時間裡,也從建廠之初的四五家配套,發展到現在十六家配套。

同時還有六七家配套廠在建設。

但這依然遠遠不夠,靠自給自足依然任重而道遠。

大部分的零配件還是要靠車從將威運輸。

只不過現在已經從單一的汽車運變成了火車運輸。

火車運輸因為要不停地進行編組,因此在汽車上未必比汽車快,但是在運量和運輸成本上卻是汽車無法比的。

這樣就大大緩解了配角需求緊張的問題。

一輛摩托車幾百個配套生產廠,東莞這裡配套廠的數量還需要大規模的增加。

只有這裡的配套廠能達到上百家,產能才會上去。

張春雷現在儼然成了發動機車間的骨幹,張石阡現在對兒子能兢兢業業的工作,深感欣慰。

張石阡陪著萬峰從車間出來一邊走一邊聊。

“冬天的時候,南灣廠就要安排90CC摩托的生產線了,明天春天正式開始投產,你這邊大概要稍晚一些,爭取明年五一生產怎麼樣?”

陳道現在正在和技術人員設計90CC發動機的生產線和整車的組裝線,預計年底就能鋪設一條。

90CC的樣車也是經過了近一年的各種測試了,取得生產合格證不是問題。

因此明年三月下線不是沒有可能。

“這麼急呀?現在這AX100不是賣的挺好的嗎?”

“別老看著眼前的利益,我告訴你,明年除了90CC的太子式和普通式摩托車要上市,還有踏板式明年底也有可能問世。”

南方明年就要引進90CC摩托的生產線了,南灣集團當然不能落後。

張石阡有些吃驚:“這麼多品種呀?”

“當初建廠的時候我告訴你建那麼多車間,你說用不了,現在該算算夠不夠用了吧?”

張石阡點頭。

幸虧當初預留了一棟非常大的車間,否則生產線還真沒地方放。

“所以!你這邊的配套跟進的速度太慢了。”

“馬上就好了,市裡現在看到了摩托車的巨大市場潛力,已經出臺了一些鼓勵的優惠政策,現在已經有很多企業躍躍欲試了,估計年底會有幾十家配套廠上馬。”

這算是個利好的訊息,只要政府支援,規模很快就會起來。

“那更好,但是質量必須要把嚴,這是產品的生命,不能有一點馬虎。”

“這個我知道!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