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把車直接發到滕康的手裡,或者滕康自己倒廠子裡去提車回來賣,這樣中間因為少了張石阡這個環節,利潤就多了。

這多出的利潤廠家可以只要三分之一,滕康分三分之一,另外的三分之一拿出來做售後。

這樣事情就完美了。

但是自己現在顯然不能把車送到滕康手裡,如果每個經銷商他廠子都負責送貨上門,那得多少人多少車?

現在是賣方市場,他可不會去當這個冤大頭。

但是讓滕康現在到北遼去自己提車回來賣這就是強人所難,他現在還不一定有這個實力呢。

等東冠的分廠建起來再研究直銷這個問題吧。

但是在北方周邊先搞搞試點倒是未嘗不可。

先近後遠,慢慢鋪開發展,就算將來摩托用不到了,這個方法還會用的別的車上。

萬峰正在想銷售渠道問題,張石阡拉著他往外面走。

這貨又要幹啥?

張石阡把萬峰拉到院子外向陽的地方靠著牆根蹲了下來。

“小萬,我想和你談談辦廠的事情。”

萬峰也靠牆蹲下:“你又有什麼餿招了?”

“這幾天我想了半天,我覺得我現在整合那些配套廠有點不切實際了,關鍵是這些配套廠太多了,我要是挨家去落實,這得猴年馬月才能全落實出來。”

也是,別看摩托車不大,但那也是有幾百家配套廠子呢。

就算張石阡一天落實一個配套廠,都落實完了也得兩年。

關鍵是他能一天就落實一個配套廠嗎?

編劇本的也不敢這麼編吧。

“然後呢?”

“我覺得最好的辦法是邊幹邊整合你看怎麼樣?”

“具體點說。”

“就是我這邊先把工廠支把起來,把發動機生產起來,先期我用車隊從你那邊往回拉配件組裝。組裝出車先賣著,在組裝和賣過程中我再在這地區一家一家一個部件一個部件地落實,這樣我整合起來也輕鬆一點不用那麼著急,還不耽誤生產。”

這也是個不錯的辦法。

分廠先從北遼拉配件回來組裝的同時張石阡再一樣一樣的落實,那些配套廠看到實物的銷售情況自然就心動了,說不定主動找張石阡談的人會越來越多,那樣整合出一個配套系列也許用不了多久。

“我覺得可以。”

張石阡樂了:“那咱們兄弟就說說第一步,我出地皮廠房人工,你出生產線這樣…”

萬峰一個白眼砸了過去:“我說張哥,咱們親兄弟明算賬,你地皮和廠房才值幾個錢?我一條五萬臺產能線八五年都是花了我六百萬買來的,現在馬上就**年了,溢價四百萬沒問題吧?”

“能溢位那麼多嗎?”

“就算沒有那麼多溢價,但我要是轉過來就是改裝好的十萬臺線,而且還是兩條,咱兄弟打個八折,一千五百萬值吧?”

張石阡想了一下,好像差不多,就點點頭。

“你就算是蓋出個一百畝地面積的廠房,你告訴我需要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