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門口也有車在拉貨,雖然車不多。

現在東頭這裡已經沒有人家了,所有的人家都搬到西溝裡去住了,那些地方現在變成了停車場,上面停滿了各種卡車客車。

如果不是受水氣這裡也會蓋成樓房什麼的。

但在鴨灣的水路沒治理之前,這裡蓋廠區的可能性不大。

畢竟雨季這裡可是會發水的。

工業集市還是原來的樣子東頭停車場停留的那些車輛幾乎都是到這裡來的。

現在在這個集市裡擺攤的來自全國的廠家超過了四百家,房子的租金也是水漲船高。

新一期的擴建計劃已經提上了日程。

這些都是諸平對萬峰說的。

萬峰坐在窪後隊部裡聽小舅說他的發展規劃。

“唉!”說完了發展規劃諸平竟然嘆了一口氣。

“外甥,你說這事兒怪不,以前沒錢或者沒多少錢的時候,隊裡要發展個什麼專案一說大夥都支援,沒有一點雜音。可是現在小隊有錢了,窪後的人也有錢了,但是想幹點什麼反而不順溜了,這個反對那個有意見的,真頭疼。”

集體體制的優勢是想要幹什麼事兒可以集中力量和資金說幹就幹,但是人多嘴雜大概是它唯一的缺點。

“是不是又是窪後那幾個刺頭?”

諸平沒有回答,顯然是預設了。

“你作為隊長不用搭理他們,該怎麼幹就怎麼幹,這錢是為了集體的發展又不是揣你自己兜裡了,用不著得到所有人的同意。十個指頭不一般長,人吃五穀雜糧總會有幾個歪瓜裂棗的,哪裡都會有幾隻蒼蠅幾個搗蛋的,你要是在乎他們的意見那什麼事兒也辦不成。”

“我也知道,明年我可能要到大隊去了,你說窪後這一攤子交給誰比較好?”

“你到大隊去當書記了?”

諸平點頭。

“那張海呢?”

“他當然去鄉里了。”

也就是今年,公社這個名詞退出了歷史舞臺,勇士公社更名為烏爐鄉。

“他因為在改革中起到了潮頭兵作用被破格提拔到公社管理農業去了。”

這麼說張海現在是徹底混上去了,進了體制了?

這有點不符合官場的規律吧?

符不符合規矩和萬峰關係不大,這不是他該操心的事情。

“張閒怎麼樣?”話一出口萬峰就覺得說錯了。

張閒不是本地人,他在窪後落戶才五六年,這根本不行。

別說那些刺頭就是普通社員都不會服氣。

“我丈人怎麼樣要不梁萬也行。”

萬峰這是舉賢不避親了。

欒長遠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雖然不是德高望重但也是有一些威望的,而且這些年把鞋廠可是管理的不錯,管理窪後應該是綽綽有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