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一套複製錄音帶的裝置,不需要太大型的,大型的造價太高。最好有那種小型一點的,一兩個人就能擺弄一天能生產幾百本規模的就行。”

張石阡想了一下:“這個我要問問,我也不清楚湘港能不能買到。”

“湘港一定能買到,不過你能不能帶過來就不清楚了,那個應該算是走私吧?”

“你管那個幹什麼,要是有價錢差不多我就給你帶一套過來。”

“還有質量好一些的空白帶,我現在能弄到的空白帶質量太差了,根本就不能用。”

“咱可說好了,我可是要掙錢的。”

“那當然,但是可別獅子大開口,你要是指望在我身上一下子弄個萬八千的,小心弄來我不收貨。”

一套大型裝置幾十萬乃至上百萬,不過那是音像出版社用的,萬峰根本用不到那麼大的規模。

他需要的是小型的就一兩個人就可以複製錄音帶的裝置,估計也就在幾萬上下。

“你下一批還要多少臺?”

“還要五十臺,這一批發完,下批一次性發走。”

萬峰估計張石阡能買走的數量也就在一百臺左右,現在基本吻合。

這一次二運來了六臺車把這三十臺一噸翻拉走了。

送走了張石阡後,萬峰去看肖德祥的改進版樣車。

機械廠的第二輛三輪子樣車終於做出來了,萬峰很不幸地又成了第一個試車手。

這回的樣車基本已經算是一輛完整的車了,連駕駛室和車廂都安裝上了,只不過沒有噴漆看著有點不倫不類。

肖德祥說這回改進了變速器拉桿的結構,並且也改正了大架子的結構,上次出現的問題這回一定不會出現。

萬峰再一次開著這臺農用三輪車上路了。

上次出現的病症這回真的沒有發生,萬峰一直開著它跑到勇士公社又跑回來。

暫時基本上算是合格了。

接下來樣車還要進行不低於幾千公里的空車和載重實驗,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直到沒有問題出現為止。

這估計定型最低也要一兩個月的時間來完成。

車本身就是有問題慢慢也可以解決,但是這駕駛室的問題就不好解決了。

將來一但量產,靠手工做駕駛室估計很難跟上車輛的生產速度。

解決方法有兩個,一個是買衝壓機進行衝壓車殼,一個是三輪子的駕駛室採用一部分半封閉形式。

衝壓機這個東西可是不便宜的,買一臺要很多很多錢,窪後現在基礎薄弱還是少考慮。

思來想去萬峰覺得還是將來量產做一部分半封閉式駕駛室的比較穩妥。

所謂的半封閉就是沒有駕駛室,前方有一個到方向盤高度的擋風板,其實風也擋不住雨也擋不住。

但成本和售價相應的也能降低一部分。

你要全封閉的就賣給你帶駕駛室的,圖省錢你就買半封閉的。

這是一種最佳的方案組合。

三輪車的思路到此為止,以後的三輪車的事情和他就沒多大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