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張海的擔心(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回家的路上,萬峰問了幾個實際的問題。
“煤炭的事情你怎麼解決?”
這很重要,在憑票的年代煤炭是很緊張的東西,城鎮居民冬天的取暖媒每人定額都不超過一百斤,萬峰不覺得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這也是當初立項的時候,他同時把水泥磚也立出來的原因。
一但煤炭供應不上那就生產水泥磚。
“現在上面對農村搞副業非常的支援,有很多優惠的政策,在資金和物質方面有很大的傾斜,公社書記說了,煤炭的事情他已經打報告上去了,一定會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覆。”
透過公社的態度來看,三中全會的春風已經快刮到農村了。
“外甥!你設想一下,假如磚瓦廠八月份開工,到了年底社員們會見到收益嗎?”
“為什麼會見不到?”
“外甥,現在就咱倆也沒外人我交個實底吧,別看人前我給人一種信心十足的樣子,可是我心裡一點底沒有,晚上經常睡不著覺,就怕搞不好砸裡面,這可是關係到幾千塊錢的貸款呀。如果完了,窪後就將一蹶不振恐怕多少年都翻不了身。”
張海的想法很正常,改開初期最早那些下海創業的人,哪個不是帶著不成功就成仁的想法下海的,因為誰也不知道前方有什麼在等著他們,是驚濤駭浪還是柳暗花明誰也不清楚。
“張海舅,咱們來算一筆賬你就可以安心睡覺了,先不說水泥磚瓦一項,咱就說紅磚吧。一窯磚從進窯到燒製到出窯,通常情況下要用二十五到三十天,也就是一個月能出一次窯。咱們的小窯一次可以出六萬多塊紅磚,刨除殘次品怎麼著也能剩五萬磚吧。”
“可能還剩不上,畢竟我們以前都沒幹過,技術火候的掌握都不會好。”張海補充道。
有道理,幹什麼一開始都是摸索,這個過程難免會有一些損耗。
“那咱們就當四萬塊來計算,這行吧?”
“差不多。”
“市面上紅磚的價格在三四分之間,這個是按照等級分化的,一等紅磚和二等紅磚,我們就按照二等三分錢來計算,四萬紅磚就能產出一千二百元的毛利潤,現在我們來假設一下成本,一塊紅磚燒製成功大約需要九兩到一斤媒,當然這個數值會隨著燒磚人經驗的積累而降低,最低時候可以降低到六七兩。”
上一世萬峰曾經在紅磚廠幹了兩年的出窯,對磚廠裡的各種流程一點都不陌生。
“我們現在技術不熟練,就按照一塊磚一斤媒的用量來計算。現在市場上煤炭的供應價是十塊一噸,但這一定不是我們能享受到的價錢,企業用煤一定會有部分溢價,咱們就按照十五塊一噸來算計,那麼一斤媒就背七厘五,再加上人工機械磨損水電費,初步我估計一塊磚的成本不能低於一分錢。”
“啊!才一分錢!”張海的語氣裡有驚喜的成分。
“對,上下會有小部分浮動,但不會超出多少,你算算我們一窯磚下來會有多少利潤。”
於是,張海開始算賬:“五遞五,五五二百五…”
這是算得什麼呀?把自己算成二百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