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破甲連弩(第2/4頁)
章節報錯
關鍵就是,這種坦克配備的燃氣輪機,因此衝鋒的時候,熱輻射訊號十分明顯。
要說的話,為T80配備燃氣輪機是不得已的選擇。
從之前的T64開始,到簡配的T72,使用的其實都是多燃料柴油機,只有T80使用了燃氣輪機。西駱沙軍方給出的解釋是,燃氣輪機的適應性更出色,即可以使用幾乎所有的燃料油,因此在進攻階段,使用燃氣輪機的主戰坦克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從東方集團手裡繳獲的燃油。
至於燃氣輪機油耗大的弊端,在西駱沙軍方看來反到不是什麼大問題。
哪怕在野戰狀態下,T80的作戰行程都超過了250千米,而在公路行軍的時候超過了450千米。
從伏爾加河往東的250千米的範圍內,有幾十座城市與軍事基地,大大小小的油庫超過了100座。
把範圍擴大到450千米,那就更多了。
再說,還可以透過鐵路補給。
從戰略的角度考慮,能夠在一個衝擊當中推進250千米,那絕對算得上是非常了不起的勝利。
到時讓裝甲部隊停下來進行補給,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總而言之,西駱沙軍方不太在乎油耗。
不過,這些都是藉口與說辭。
最典型的就是,只有T80系列主戰坦克採用燃氣輪機,而搭配使用的自行火炮與步兵戰車使用的卻是柴油機。
步兵戰車還能解釋,畢竟重量低,對發動機的功率要求不大,柴油機就足夠了。
可是自行火炮的戰鬥重量跟主戰坦克相當,而且往往採用主戰坦克的底盤,那麼為什麼不以T80的底盤研製配套的自行火炮,反而在低配的T72的底盤上,設計配備一線部隊的自行火炮?
在根本上,其實是西陸集團嚴重缺油。
因為跋窟油田在東駱沙,所以西駱沙一直是石油進口國,而能夠做到自給自足的也就只有天然氣。
為此,就需要從西陸集團的其他國家進口石油。
可惜的是,其他國家也缺油。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像汽油與柴油這些高品質燃油,必須優先提供擔負戰略防禦重任的迢曼軍隊,然後要保證洛克、羅利等聯軍。到最後,東駱沙能分到的,也就只有煤油這樣的低品質燃油了。
正是如此,才需要為坦克配備能夠使用煤油的燃氣輪機。
說得直接一點,西駱沙不可能為所有的主戰坦克配備柴油機,那麼就必須有一部分使用燃氣輪機。
顯然,讓充當絕對主力的T80使用燃氣輪機,其實是一個很聰明的選擇。
首先就是,燃氣輪機除了油耗大之外,在其他方面其實比柴油機更加優秀,特別是啟動非常迅速。
設計“ZT99”的時候,如果不是增壓柴油機研製成功,不然帝國陸軍都會為這種坦克配備燃氣輪機。
如此一來,更加適合用來驅動充當突擊平臺的主戰坦克。
此外還有,T80首先裝備一線主力部隊,在大戰當中充當首批突擊力量,即率先投入戰鬥。
由此產生的結果是,大部分T80撐不到由攻轉守的那一天。
更加重要的是,因為造價遠高於T64與T72,所以T80在戰時大量生產的機率其實非常的渺茫。
如果考慮到西陸集團很難透過進攻獲得決定性勝利,必然在某個時候轉為防禦,那麼就得為防禦武器考慮。
如此一來,在開戰之後用掉的T80其實是在減輕作戰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