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空軍出手(第2/3頁)
章節報錯
只是現在看來,暫時沒有這樣的必要。
如果只是為護航戰鬥機加油,哪怕第六十一特混艦隊把搭載的艦載戰鬥機全都派來,也沒有任何的挑戰性。
“戰9B”的最大載油量不到9噸,通常的加油量在4到6噸之間。
要用光8架“油20D”運載的640噸燃油,得出動100多架“戰9D”,而第六十一特混艦隊總共都沒有這麼多的戰鬥機。
其實,這也能看出大型加油機的巨大價值。
一架“油20D”裝載的燃油,至少相當於10架“攻5F”在執行夥伴式加油任務時能提供的燃油。
空軍一次出動8架,絕對是下了血本!
要說的話,也就是確保在機會到來的時候能夠抓住。
結果就是,在白華偉下達命令的時候,兩支轟炸機編隊均已到達待命海域,其實是剛到不久。
當時,提供掩護的“戰9B”已跟加油機匯合,正在進行第一次空中加油。
確認作戰命令是來自前線總指揮之後,跟在轟炸機群的後面,負責指揮協調的大型預警機才轉發命令。
要說的話,確實太早了。
按白華偉做的安排,在發起攻擊之前,第六十一特混艦隊還要增派一批戰鬥機,以增強掩護力度。
關鍵是“KD30B”的射程僅650千米。為了提高命中率,得把投射距離控制在600千米以內。
如果攻擊目標是紐蘭海軍的特混艦隊,就肯定要面對防空戰鬥機。
其實,這也是空軍出動大型預警機參與攻擊行動的原因。
海軍的“指6C”沒有空中加油能力,最多能夠在待命階段為護航戰鬥機提供幫助。
在突擊行動開始後,只能靠空軍的大型預警機。
那麼,就得安排戰鬥機為預警機提供掩護。
第六十一特混艦隊還為此專門做了調整,兩支聯隊都減少1個大隊的多用途戰鬥機,增加了20架重型戰鬥機。
也就是說,總共有88架“戰9B”。
正是如此,白華偉才安排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出動一個大隊的24架戰鬥機,其中的2箇中隊執行攻勢護航任務。
簡單的說,就是在兩個進攻方向,各安排1箇中隊的8架“戰9B”到轟炸機群的前方開路,其實是引開敵方的防空戰鬥機。通常採用的戰術,其實是突擊敵方的預警機,逼迫敵方後撤並收縮防線。
這裡,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戰術。
紐蘭艦隊的外圍防空圈,也只向外延伸了450千米,並且依託F14使用的AIM54,獲得600千米的攔截距離。在這種情況之下,預警機只能留在艦隊上空,並且跟防空戰艦協同作戰。
當然,這也是在尋求防空戰艦的掩護。
如此一來,只要能逼迫紐蘭艦隊的預警機後撤,“轟9D”有機會在“KD30B”的最大射程上發起攻擊。
可問題是,第二批兩個中隊的“戰9B”還沒有出發!
按照計劃,攻擊最快在凌晨開始,而且得在掌握紐蘭艦隊的大致方位之後,再由第六十一特混艦隊派出護航戰鬥機。
在此之前,海軍派出的巡邏機並沒有發現紐蘭艦隊,第六十一特混艦隊也就沒有提前出動護航戰鬥機。
此外,計劃中也沒有提到要首先攻擊登陸艦隊。
所幸的是,登陸艦隊的戰鬥力遠遠比不上特混艦隊。
只是,對付登陸艦隊需要動用全部轟炸機?
在電令中,白華偉只提到由空軍的轟炸機發起攻擊,沒有對具體戰術提出要求,也沒有這個必要。
結果就是,在綜合權衡之後,負責作戰指揮的空軍軍官只給甲編隊下達了攻擊命令。